丁亥猪年离去,戊子鼠年来临。在十二生肖中,鼠居首位。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的六十干支,也称六十甲子,来记载年的顺序,叫做干支纪年法。后来,又用动物名称给十二地支加上特定的标志,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在我国,老鼠除耗子的俗称外,还有子神、社君、夜磨子、家鹿、耗虫、李太夫等别称。《山海经》中有“状如鼠而鸟翼”的寓鸟,有“状如兔而鼠首”的飞鼠等。除寓鸟可能有蝙蝠的依据外,那“以其背飞”的飞鼠就完全是想象的产物了。有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人虽然将鼠尊为十二生肖之首,但国人对老鼠却没有什么好脸色,所谓“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人们为什么仇鼠,不需要引经据典,用常识就可解释——鼠类曾干过不少有损于人类利益的事:偷吃粮食,咬坏衣物,破坏堤坝,传播疾病等等,不一而足。确实,鼠类给人类带来了不少麻烦,但并非一无是处。比如,鼠类是体型最小、繁殖最快最易饲养的哺乳动物。因此,直到现在它还是最主要的实验动物。几乎所有的药物、食品添加剂、美容剂和其他与人体有接触的化学品的有害性都是依靠在老鼠身上做实验间接得出的。作为实验动物,鼠类实在是为人类做出了牺牲。在古代的民间传说中,鼠也并非都是反面角色,在蒙古族和藏族的民间传说中,老鼠就被赋予了知恩图报的道德感。而在古代于阗国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当地“鼠壤坟”(据传为鼠王出没之地)的老鼠助于阗军队打败了匈奴的几十万大军,因而,于阗国王“感鼠厚恩,建寺设祭,以求福佑。”这种鼠神崇拜在内地则有老鼠救驾受封的故事予以表现。
    在中国古代,还曾奉鼠为子神。因鼠是繁殖力极强的动物,对于存有多子多福生育观的古人来说,也是种寄托,因此把子(鼠)视为子孙繁盛的象征,而把鼠尊奉为子神。鼠还以虚日鼠之名被列入传统的28星宿君行列,其神像则被塑造成慈祥、端庄、秀丽的青年妇女形象。现今山西晋城市玉皇庙里还收藏有一尊元代虚日鼠塑像:长发披肩,眉清目秀,姿态雍容,俨然是一位贵妇人的容貌,在其右手上捧持的一圆雕呈蹲伏状的老鼠,标明神像的身份。当然,在古代正面表现老鼠最多的还是它的精灵古怪。鼠的这一特性在各民族神话传说中都有提及,如在羌族关于十二生肖的故事中,在姜子牙排十二种动物先后时,他要求这十二种动物比游水,依过河的先后排定名次。而精灵的老鼠趁大家跳下水的时候,一下子把牛尾巴咬住,依靠牛的力量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由此排定了十二生肖的顺序。也正因为老鼠的这些特点,因而它也成为我国古代艺术家的创作题材之一。当然,相比之下,描绘鼠形象的文物要比描绘人们喜爱的龙、马等形象的文物要少得多。表现的艺术手法主要有雕塑鼠俑、雕刻鼠图、剪纸鼠图及圆雕鼠等,描绘的内容大多是塑造、描绘鼠生肖及鼠偷吃粮食和瓜果等农作物的形象,此外,还有表现鼠的天敌捕鼠的作品。而在世界范围内最为人们所熟识的老鼠形象可能就是米老鼠了。美国人创造的这个艺术形象,机智诙谐,既有人味又有鼠味,人见人爱, 成为全世界儿童的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