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苏轼 真书祭黄几道文卷
-
原名:
-
时代:
-
详细年代:
-
类别:
-
进阶类别:
-
尺寸:
-
材质:
-
外观形式:
-
作者:
-
产地:
-
工艺:
-
风格流派:
-
主题:
-
文字释文:
- 维元祐二年,岁次丁卯八月庚辰朔,越四日癸未。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苏轼,朝奉郎、试中书舍人苏辙,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昭告于故颍州使君同年黄兄几道之灵:呜呼几道,孝友蒸蒸。人无间言,如闵与曾。天若成之,付以百能。超然骥德,风骛云腾。入为御史,以直自绳。终然玉雪,不污青蝇。出按百城,不缓不拒。奸民惰吏,实畏靡僧。帝亦知之,因事屡称。谋之左右,有问莫应。君闻不悛,与义降升。吾岂羽毛,为人所鹰。抱默以老,含章不矜。环堵萧然,大布疎缯。妻子脱粟,玉食友朋。轼迁于南,秋谷五登。坐阅百吏,锥刀相仍。有斐君子,传车是乘。穆如春风,解此阴凌。尚有典刑,紫髯垂膺。鲁无君子,斯人安承。纳币请昏(婚),义均股肱。别我而东,衣被仅胜。一卧永已,吾将安凭。寿命在天,维圣艾增。君赵魏老,老于薛滕。天亦愧之,其世必兴。举我一觞,归安丘陵。尚飨。
-
流传经过:
- 南宋黄仁俭收藏、明华尚古收藏、明朱大韶收藏、明王世贞收藏、明严泽收藏、明曹周翰收藏、明何良俊收藏、清笪重光收藏、清王鸿绪收藏、清顾文彬收藏、清瞿中溶收藏
-
款识印记:
- 维元祐二年,岁次丁卯八月庚辰朔,越四日癸未。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苏轼,朝奉郎、试中书舍人苏辙
- “黄仁俭图书印”、“珍秘”、“黄氏家藏”、“有明文靖世家图书”、“严泽之印”、“严氏道晋”、“何良俊印”、“清森阁书画印”、“笪重光印”、“直指之章”、“润州笪重光鉴定印”、“江上外史笪重光在辛父印”、“江上外史”、“江上笪氏图书印”、“松子阁”、“鸿绪之印”、“王俨斋鉴赏法墨名书”、“云间王俨斋收藏记”、“俨斋秘玩”、“瞿苌生”、“古泉山馆”、“鲍”、“或曰世守心”、“冥鸿馆”、“王兴谟珍藏”、“江上外史”、“养廉”、“笪”、“江上外史”、“笪重光印”、“直指之章”、“笪在辛氏”、“道号奉真”、“董氏玄宰”、“董其昌印”、“点易斋”、“王鸿绪印”、“俨斋”、“大司农章”、“鸿裔之印”、“□米居士”、“阮音”
-
题跋:
- 宋苏文忠公祭黄几道文真迹。 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武进费念慈谨署
- 宋苏文忠公真迹。 妙品。 载王弇洲集,附董宗伯跋。 松子阁鉴藏
- 董其昌观于曹周翰堂中。癸卯十月晦。同观者陈仲醇、周仲简、周季良兄弟
- 此卷载在弇洲山人续稿六,大家十二帖一则。内云数年中得苏文忠祭黄几道文于宋司成大韶加,送梅花帖于嘉兴盛氏。考祭文是元祐二年书,玉堂视草,匆匆间精思构结乃尔。后有钱状元跋,真而不佳。玄之之语又云,吾于六君子书竭资力二十年,数得数汰,如波斯大舶主采宝非一地,亦非一时也。观此则旧为王凤洲先生搜藏,转入曹氏,后董宗伯陈眉公诸公始得观之。余曩藏有东坡中山松中山松醪洞庭春色二赋,何蛇人诗一帖,渡海一帖,子厚宫使一帖,长着帖一卷,类作行草。此则纯用楷法,出入晋唐之间,古雅遒逸。与褚河南颜平原册文手书流传海内,同一墨宝,信艺林之名迹,采觚之师范也。余于吴门,既得黄山谷梵志诗卷,复购有此卷,颉使玉局双井一时合璧,能无欣快与?因记岁月于卷尾。
- 岁次康熙十九年庚申仲冬长至后三日,江上外史笪重光书于虞丘古鹤涧之三仙阁。
- 余曾于真定相国斋见坡公中山松醪洞庭春色二赋,于李给谏书云斋见渡海帖,于昆山徐座主司宼斋见长者帖,于盖牟卞少司寇令之斋见春帖子词册,皆属神品,未得为我有也。惟题林和靖诗卷后长歌丹元传、太白仙后诗长卷及楷书祭黄几道文一卷为寒斋所秘藏而已。虽止三卷,楷行草具备。今年已七十有四,后此未知尚有所遇否。然即此几种时加展玩,则亦可相契坡公。笔墨之妙于意象间,似不必聚天下之宝于箧笥而始有悟入也。况尚有苏册数幅可谓活计耶?康熙五十七年,岁次戊戌,冬十一月六日,横云山人王红旭题,时在长安经馆。
- 苏文忠公书传于世者,以余所见大都行草耳,楷书石刻已稀,无论墨迹。同治丁卯养疴吴门,始得见过云楼所藏。公奉敕书司马温国公清忠粹德之碑,当三钱大,楷书跌荡清雄,叹为得未曾有。越九年乙亥,艮庵自甬东解组归,叩其新获宋元剧迹,因出此卷相示。楷法精整,字外有磬,控纵逸之势,较之玉虹楼、安素轩所刻生气远胜。温公碑书于元祐二年正月,此文书于元祐二年八月,盖相距未踰岁耳。庚辰伙日晒书射鸭,廊置竹榻,其侧卧阅眉山全集至元丰元祐之间,亟取此卷,证之东坡以元丰八年六月自常州贬所起知登州,五日召为礼部郎中,到部半月擢为起居舍人。元祐元年三月迁中数舍人,八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子由以元祐元年正月自绩溪贬所除右司谏,九月除起居舍人,十一月试中书舍人。与此文前如行结衔,一一符合。惟李焘通鉴长编,文忠以元祐二年七月廿六日告下兼侍读,辞免不允。八月一日进谢表受职,祭文结衔无之,岂兼官可以不书耶?抑八月初四乃祭奠之期,而文比预期撰录,正当上状辞免之时耶?自春徂秋数月之间,兄弟相继入侍,迩英树,掌内制,何其盛也。然是年五月韩维拜门下侍郎二朔党之祸起,七月范百禄、吕陶攻罢韩维而蜀党之祸起,十二月试馆职,公为考官,朱光庭、傅尧俞、王岩叟摭荣,问语乘隙相攻而洛党之祸起,皆在斯卷前后数月间。是二苏伯仲进退之节与汴京朝局安危之故胥赖斯迹有以征考,岂区区文藻翰墨之近玩哉?公称几道曰同年,抑治平二季试馆职之同年?故文中称许之盛,至谓天实愧之,其为人必非碌碌者,而宋史与东都事略皆无传,黄梨洲宋元学案经全王诸君补辑,搜录至博亦无其人,古之有德二名磨灭者何可胜道。此卷明初藏于锡山华氏,弇州所得,钱状元跋真二不佳者,乃弘治间跋于华尚古家也。黄山谷梵志诗卷今亦归过云楼,余既题之矣,玉局双井一时合璧,其为欣快,岂亚江上先生邪?艮庵方伯于大苏之学夙有神契,集句盈箧,如自己出。故余乐得鬯论之。光绪六年七月廿八日南园野褐李鸿裔。
-
标签:
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书法史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世称“宋四家”。
此书为苏轼与弟苏辙联名悼念好友黄几道的祭文,书于元祐二年(1087年)。此书楷法精整,笔力雄健,结体谨严,墨气凝聚神采焕然;用笔恭谨沉着,凝重间有唐人笔意和汉晋遗韵,兼具丰厚凝重与简远恬淡之美。卷中用笔轻重相宜,结体倚侧不拘,布白爽畅有致,通篇严谨朴拙神采灿烂,字里行间传达出肃穆、缅怀的心境,展示了一代大文学家和书法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超的书写技巧。
《祭黄几道文卷》曾经多人收藏,帖上有董其昌、笪重光等题跋,卷后有一跋已经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