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财政问题,咸丰三年(1853年),清政府开始发行“户部官票”,又称“官票”、“银票”,面额共分五等,可分为初版和第二版,明显区别在于在纸币的左边框外是否印有“每两比库平少六分”字样。初版发现较少,第二版中以面额五十两的官票为最少见。户部官票专门用以兑换银两,与用于兑换铜钱的“钱钞”合称为“钞票”,是今天“钞票”一次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