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1618-1689年),一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柴丈人,江苏昆山人,寓居南京,筑半亩园于清凉山。他早年师从画坛耆宿董其昌学画,擅画山水,取法董源、吴镇,重视写生,用墨层层染渍,浓郁苍润,创有一格,是明代富有创造性的遗民画家、诗人。他与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并称为“金陵八家”。著有《香草堂集》《画诀》《龚半千授徒画稿》等。
明朝末年,南京是社会名流聚集之地,很多东林、复社名士在此结社。迫于复杂的党争形势,龚贤离开南京赴扬州谋生。岂料逃离了政治的漩涡,却目睹了惨绝人寰的清军屠城,扬州屠城十日,杀人数十万,繁华都市顷刻变为废墟。龚贤对清军的种种暴行极为愤慨,用诗文表达出自己心中无比的悲愤,并投身到抗清运动中。抗清失败后,龚贤专心画艺,声名远播。
明朝末年,南京是社会名流聚集之地,很多东林、复社名士在此结社。迫于复杂的党争形势,龚贤离开南京赴扬州谋生。岂料逃离了政治的漩涡,却目睹了惨绝人寰的清军屠城,扬州屠城十日,杀人数十万,繁华都市顷刻变为废墟。龚贤对清军的种种暴行极为愤慨,用诗文表达出自己心中无比的悲愤,并投身到抗清运动中。抗清失败后,龚贤专心画艺,声名远播。(今江苏仪征)儒商许松龄(字颐民)求龚贤画卷一幅。此后,龚贤由水路至真州,面见许松龄。二人相谈甚欢,许氏邀请龚贤下榻许园的读书学道处。许氏赞美龚贤所赠画卷为“高山卷”,又请其作“流水卷”,龚贤遂绘此《江村图》卷。图成,许松龄将此二卷喻为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并邀请友人前来同观。《江村图》卷布置繁密,笔墨明净,纸本如新,为龚贤晚年精品杰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