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件蟒龙袍件料织尾端有“苏州织造臣宗启”黄字织款。“苏州织造局”为清代江南三大织造局之一。苏州地区明清以来为国内重要丝织产地,一度“京省外国,悉来贸易”,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著名丝绸商品产地。“宗启”为苏州织造官员名。
此匹蟒袍件料若经裁剪可缝制成一件吉服袍,俗称“(蟒)龙袍”。吉服袍规格级别仅次于朝服,在重要的礼仪场合穿用。整匹蟒龙袍料缎地为绛红色,清乾隆时期又称为福色。组织结构为绛红色五(丝)枚缎上妆花,经线密度为120—140根/厘米,纬线密度28根/厘米,纬向妆花纱密度28根/厘米。妆花纱色有洋红、桃红、梅红、豆红、鹅黄、荧绿、宝蓝、藏青、雪青、茄紫、雪白、银白、墨黑等。缎地局部挖花织金龙九尊,分别于胸背、双肩各一正身龙,下摆前后各一对侧身龙,里襟下摆一条侧身龙,其中胸背正身龙仅一爪四指的情况颇耐人寻味。衣身妆彩织五色祥云间有“八吉祥”图案、五色蝙蝠纹和妆金“寿”字,下摆“八宝立水”纹,寓意“天佑福寿”“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
此件蟒龙袍件料于1957年由故宫博物院调拨入藏,色彩纹饰均出章入典,神圣威严,藻饰华丽,织金妆彩,属于清晚期织金妆花蟒缎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