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期:2010-04-03 - 2010-05-23
展览地点:
特别支持:上海博物馆
2010年是利玛窦逝世400周年,正逢中国与意大利两国建交40周年和意大利中国文化年。为此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政府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合作,于2010年2月至7月先后在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三地巡回举办“利玛窦——明末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展览,以纪念这位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开拓者,感受那个时代意大利和中国科技、文化、艺术的辉煌。
400年前,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老人在北京溘然长逝,其身后为中国人留下了宝贵的西方文化与自然科学知识。400年后,我们倾中意两国之力举办“利玛窦”展览,回顾这位西方先贤传奇的中国之旅,并展望中意文化交流的新时代
利玛窦,号西泰、清泰、西江,意大利文原名Matteo Ricci。他是一位著名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与学者,明万历年间来华居住、传教,为中国带来了欧洲先进的数学、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在中国生活期间,他学习汉语,研读并翻译中国典籍,广交士绅,长期浸衽于中国文化,俨然成为一位地道的中国文人,被称为“泰西儒士”。为利玛窦作传的日本学者平川佑弘誉之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诸种学艺,和中国四书五经等古典学问于一身的巨人”。
1552年,利玛窦出生于今意大利马尔凯大区的马切拉塔。16岁来到罗马学习法律,不久加入耶稣会。1578年,利玛窦受命赴远东传教,经里斯本乘船抵达葡萄牙殖民地——印度的果阿。四年后他到达澳门,开始学习汉语,为在中国传教做准备。1583年,利玛窦获准入居肇庆,自此先后移居韶州、南昌、南京等地。1601年,利玛窦向明神宗进呈自鸣钟等贡物,遂定居北京,直至1610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