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期:2013-04-04 - 2013-07-07
展览地点:四楼第三展厅
“刚果河——非洲中部雕刻艺术展”在中国举办,源自于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2010年间启动的馆际合作,是上海博物馆举办的第一个非洲艺术展,也是国内第一个把焦点集中在中非地区传统宗教信仰及艺术,并反映班图语支族群文化共性的专题性非洲展。双方通过此次非洲中部艺术品在中国的空前亮相,不仅促成了展品的交流,更增进了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
本次展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中的或人形或半人半兽形的仪式用面具分别代表不同的神灵。班图人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举行相应的仪式以期召唤神灵并寻求它们的庇护,其中表现森林之神的带羚羊角的面具和猫头鹰面具向我们揭示了森林资源对居住在热带雨林中的奎勒族人的重要性
第二和第三部分的展品由中非各班图部落创作的祖先雕像组成。祖先的亡灵在中非乃至全非洲居民的精神世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非洲人来说,祖先是超越了死亡的存在,他们生活在神灵的领域,但仍是家族和部落的成员,并时刻关注着自己的家族和部落。班图人以及非洲其他地区的
“刚果河——非洲中部雕刻艺术展”在中国举办,源自于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2010年间启动的馆际合作,是上海博物馆举办的第一个非洲艺术展,也是国内第一个把焦点集中在中非地区传统宗教信仰及艺术,并反映班图语支族群文化共性的专题性非洲展。双方通过此次非洲中部艺术品在中国的空前亮相,不仅促成了展品的交流,更增进了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弗朗索瓦·奈特出生于非洲,并在当地生活了二十余年,是杰出的非洲艺术鉴赏家。展出的凯布朗利博物馆藏71件作品即为弗朗索瓦·奈特的研究对象,观众由此可以窥见他对中非各部落族群的新颖剖析与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