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期:2017-11-30 - 2018-03-04
展览地点:第一展厅
主办单位:山西博物院
本次展览遴选了山西博物院珍藏的北朝和宋金元时期的12组代表性壁画,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展出,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古代壁画特展之一,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规模上都十分罕见。这些壁画不仅内容精彩,而且均为艺术佳构。其中“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由山西博物院采用“复原性保护”的新方式,对墓葬结构整体拼接复原,此次将原汁原味地呈现于千里之外的上海博物馆。而展览中的各组宋金元时期壁画作品,展现出当时的生活百态,往往给人“家”的温馨气氛,这充分反映了该地区北宋以后的丧葬习俗。
“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乡水泉梁村。墓葬由封土、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根据墓葬的形制、随葬器物和壁画判断, 该墓的年代为北齐后期,墓主人当为镇守朔州的军政长官。该墓于2008年6月进行了考古发掘及壁画搬迁保护。展品将经过保护、揭取后的壁画块进行修复,再按照原有的墓葬结构拼接而成,是复原较大型墓葬壁画结构的成功案例。山西博物院采用“复原性保护”的新方式,把原本置于自然环境中“不可移动”的壁画切割成数十个块面,揭取搬迁后,进行修复、养护,再按照原有的墓葬结构拼接复原。本次展览中该墓葬整体运抵上海,观众们将可亲身领略北朝墓葬的完整结构,体验一千余年前古人想象中的空间世界。
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道北壁壁画,图中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木结构建筑,建筑中华丽的门楼、庑殿顶、复杂的斗拱、重复的额枋、特殊的瓦钉、彩色的铺地砖,建筑中的一砖一瓦都生动、逼真,特别是双柱式的斗拱在以往的资料中未曾见过。这是首次在同时期墓葬壁画中发现木结构建筑,让我们有幸第一次在壁画中领略到北朝建筑的风采。 该墓墓道北壁壁画已经修复,将在本次展览中以完整的面貌示人。
而展览中的各组宋金元时期壁画作品,展现出当时的生活百态,往往给人以“家”的温馨气氛,充分反映了该地区北宋以后的丧葬习俗。那时人们将墓葬视为“吉宅”、“庆堂”,是后世家族繁荣兴旺的关键与保障。
山西位于我国中北部,境内山岭峪谷纵横交错。其东依太行,北连大漠,西、南又有吕梁和黄河,地势险要,居高临下,自古冠有“表里山河”之名。烽火狼烟之时,山西是周边地区各个民族躲避战乱的理想之地,各族移民的大量涌入,使山西成为各种文化的相会之所。北方的草原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交错衔接,文化交流的脚步骤然加速,新文化形成之势锐不可当。然而等到国家统一之后,山西便成了边塞要地,军队的控制往往会抑制文化的发展。因而,山西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乱世之时反而会迎来文化艺术发展的高潮。众所周知,北朝与宋金元这两个时期,都是我国历史上战火动荡的年代。北方民族大举挥师南下,屡屡威胁汉族王朝,多个北方民族政权曾定都山西。本次展览遴选山西博物院珍藏的北朝和宋金元这两个时期的十二组八十九件墓葬壁画作品,彰显这个地区民族融合的历史轨迹,描绘民族文化碰击与交融的壮观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