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处优秀近现代历史文物建筑介绍
发布日期:
2008-06-06
1,中国银行大楼(中国银行上海分行)黄浦区中山东一路23号
1937年建成,这是外滩唯一由中国建筑师主设计的具有传统建筑形式的高层建筑。陆谦受和公和洋行设计,陶桂记营造厂总承包。东部建筑17层,框架式钢结构;西部建筑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外墙用金山石饰面,最大特征是顶部巨大的中国传统的兰色琉璃瓦四方尖顶,并在檐下饰以石质斗拱。1996年11月20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汇中饭店大楼(和平饭店南楼)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9号
建于1906年,英国文艺复兴风格,砖石混合结构,高六层,外墙底层以花岗石砌筑,上部为白色面砖。内置上海最早的载人电梯。1996年11月20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沙逊大厦(和平饭店北楼)黄浦区中山东一路20号
1928年落成,公和洋行设计,新仁记营造厂承建,钢架结构,高13层,平面呈A字形,东部设高19米的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立面处理简洁,室内装饰精致,是当时外滩最豪华的高层建筑,有"远东第一楼"之称。1996年11月20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华安大厦(金门大酒店)黄浦区南京西路108号
1926年建造,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由哈沙德洋行设计,江裕记营造厂承建,高九层,建筑立面三段式,突出对称中轴上高耸的双层环柱式塔楼。塔楼冠镏金球顶。1989年9月25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5,四行储蓄会大楼(国际饭店)黄浦区南京西路170号
1934年建造,邬达克设计,馥记营造厂承建,现代派风格与装饰艺术派风格。地面22层,地下2层,高83.8米。建筑立面强调垂直线条,15层以上呈阶梯状,曾号称东亚第一楼。是1983年以前上海最高的建筑。1989年9月25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6,大新公司大楼(第一百货商店)黄浦区南京东路830号
1936年建造,曾为南京路四大公司之一。由基泰工程公司设计,馥记营造厂承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10层。现代派风格,建筑立面简洁,以竖线条构图为主,顶层以简化的中国式栏杆和挂落作为装饰。1989年9月25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7,新新公司大楼(第一食品商店) 黄浦区南京东路720号
1925年建造,曾为南京路四大公司之一。由鸿达洋行设计,联合建筑公司承建,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占地428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32平方米。建筑立面三段式,采用多重简洁的线条装饰,顶部饰中高两低三个塔亭。1989年9月25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8,老永安公司大楼(上海华联商厦) 黄浦区南京东路635号
1918年建造,由公和洋行设计,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占地5881平方米,建筑面积30992平方米。立面三段式划分,入口用爱奥尼式双柱,转角入口设三层高巴洛克式塔楼,名为"倚云阁"。1989年9月25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9,先施公司大楼(上海时装公司) 黄浦区南京东路690号
1915-1917年建造,是上海首家大型百货商店。由德和洋行设计,魏清记营造厂承建,折衷主义建筑风格。高7层,建筑立面强调横线条,作分层横向处理。有巴洛克式的连续券洞通向街道。顶部三层空心塔楼采用塔司干式柱,1989年9月25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0,华懋公寓(锦江饭店北楼)卢湾区长乐路109号
1929年建造,由安利洋行设计,钢框架结构,装饰艺术派风格。高14层,体量较大,立面以竖向构图为主,檐部、基座以及各层窗套用白色斩假石饰面,其余为褐色面砖。1989年9月25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1,跑马总会(上海美术馆) 黄浦区南京西路325号
1933年建造,新马海洋行设计,余洪记营造厂承建,新古典主义风格。外墙褐色面砖,西北转角处有高八层的攒尖瓦顶钟楼,仿石饰面。1989年9月25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2,江湾体育场 杨浦区国和路346号
1934-1935年建造,董大酉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仿中国传统牌楼。总面积约37500平方米。清水红砖墙,斩假石饰面,看台可容纳4万人。1935年10月10日曾在此举办第六届全国运动会。1989年9月25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3,修道院公寓(湖南路街道办事处) 徐汇区复兴西路62号
1930-1940年建造,砖木结构,西班牙式住宅。南北两幢,分别为两层和三层,由一券廊相连,中间为内院。空间组合富于层次欺负,内外细部构件均为典型西班牙式。1989年9月25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4,美琪大戏院(美琪影剧院) 静安区江宁路66号
1941年建造,范文照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饰艺术派风格,造型简洁,立面饰有几何形图案的窗棂,内部采用曲线为主调的装饰。剧院内有1328个座位,以演大型舞剧、歌剧、音乐、舞蹈为主。1989年9月25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5,嘉道理爵士住宅(市少年宫) 静安区延安西路64号
1919年-1924年建造,俗称"大理石大厦"。思久生洋行与马海洋行设计,砖混结构,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92平方米,入口为爱奥尼式白色大理石柱门廊,两旁有通长游廊,室内多用大理石装饰。1989年9月25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6,汾阳路79号住宅(工艺美术研究所) 徐汇区汾阳路79号
建于1905年,原为法国公董局总董住宅,解放后曾一度作陈毅市长临时住所。三层混合结构,为法国盛期文艺复兴式花园住宅,平面与立面均为轴线对称,南立面设双抱露天白色大理石大阶梯,有"海上小白宫"之称,1989年9月25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7,马勒住宅(衡山马勒别墅酒店) 静安区陕西南路30号
1936年竣工,砖混结构,北欧式花园住宅。建筑外形凹凸多变,屋顶陡峭,有三个高耸尖塔,主楼楼梯呈十字型连接各层,室内多为木装修,十分考究精致,原为跑马总会大班马勒私人住宅。1989年9月25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8,王伯群住宅(长宁区少年宫) 长宁区愚园路1136弄31号
1930-1934年建造,协隆洋行设计,辛丰记营造厂承建,砖木结构,英国哥特复兴式,主体建筑三层,外立面对称处理,北立面及两侧为欧洲城堡样式,窗顶为四心尖券。楼前有宽阔的草坪。是本世纪30年代上海豪华型花园住宅的典型实例。1989年9月25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瑞金二路住宅(瑞金宾馆1号楼) 卢湾区瑞金二路118号
20世纪20年代建造,马立斯洋行设计,英国古典式府邸,建筑面积1335平方米。红瓦四坡屋顶,清水红砖墙面,前后入口用塔司干式双柱柱廊,外部用细石作简洁的古典装饰。1989年9月25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20,海关副总税务司住宅(上海海关用房) 徐汇区汾阳路45号
1932-1933年建造,协澄洋行设计,辛丰记营造厂承建,砖木结构,地中海式花园住宅,白墙红瓦,正立面入口为券柱敞廊,窗间装饰螺旋形柱。
21,徐家汇天主堂 徐汇区蒲西路158号
1910年竣工,砖混结构,简化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平面呈"T"字型,高5层,进深70米的大堂可容纳2500人。堂内有大小64根立柱,每根柱用10根圆形小柱合并而成,均用花岗石精雕而成。正门两侧有高31米的尖塔。1989年9月25日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22,国际礼拜堂 徐汇区衡山路53号
1925-1936年建造,砖木结构,哥特式风格,陡峭的两坡石板瓦屋面覆盖整个礼拜堂。外型简洁,清水红砖墙面,窗框窗棂均为石质,梁架采用简化的英国悬锤式木构架,中高两低三廊式大堂。1989年9月25日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23,董家渡天主堂 黄浦区董家渡175号
1847-1853年建造,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堂。西班牙人范廷佐设计,砖木结构,立面为巴洛克风格,主廊两侧为巴西利卡式。室内装饰为文艺复兴风格,局部浮雕有中国传统图案。1993年7月14日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