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公告
世博精神与城市文化----陈燮君在第二届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论坛上的演讲(二)
发布日期: 2008-06-06
====在世界博览中凸显城市的六千年文明====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世界博览”。展示世界博览的特定的时空指向使全球瞩目上海,关注上海城市的六千年文明,倾情于六千年文明延续过程中的文化多元与文化融合。 寻觅上海城市的文化血脉,其源头竟在6000年前。在上海文明的发祥地,距今约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和3700多年前的马桥文化依序演进,上海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的文化血脉清晰可见。这是城市的文明之源、文化之根,是绵延6000多个春秋的城市文明的先河和根基。 上海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27处古文化遗址,对其中的14处,进行了近30次的科学发掘,面积达11000多平方米。近半个世纪以来,按照年代顺序,马桥遗址、广富林遗址、崧泽遗址和福泉山遗址等古遗址先后发掘,这对于城市文化血脉的寻觅和解密具有直接意义。古文化遗址的发掘,古墓葬的清理,古代陶瓷、铜铁器的发现,炊器、盛储器、食器和酒器等先民日常使用的器物的出土,古代建筑遗存的显露,极其恢弘地展示了上海古代文明的社会风情、生活长卷、起居变迁和文化风骨。 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崧泽遗址进行了数次发掘,在文化类型上涉及崧泽文化和马家浜文化。后者属于马家浜文化的偏晚阶段,在文化面貌上反映了由今浙北、苏南地区较早阶段的马家浜文化的向东扩展。然而崧泽文化却是具有文化命名意义的独立文化类型。2004年2月底,崧泽遗址考古发掘又获辉煌成果。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因为遗址区内将建造遗址博物馆而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工作从2月至4月底结束,获得了许多新的重要考古成果。一是发现距今六千多年以前马家浜文化时期人工堆筑的祭坛。由人工堆筑成土台作祭坛,并在祭坛上举行祭奠祖先或神灵等礼仪活动,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中极其盛行。这次发现的马家浜时期祭坛将人工堆筑祭坛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二是发现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建筑遗迹——房址。房址坐落在祭坛北面原生土上。形制完整的有1座,平面呈圆形,外圈柱洞15个。房内地面硬实,面积约5.5m2。三是发现上海最早的先民墓葬。俯身葬墓主人头骨保存得较好,经鉴定为一年龄在25-30岁的男性。四是出土一批马家浜文化时期的重要文物。这次出土的马家浜文化时期的文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等。石斧磨制,斧身上有一双面管钻的穿孔。管钻穿孔的技术以前一直认为出现在崧泽文化晚期,良渚文化时普遍应用。此件石斧的发现,将管钻穿孔技术提前了一千多年。这对于探索研究上海地区科学技术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发现了一只表面上有红彩的陶塑小猪,从体态上看是一只已经被人类驯化、圈养、野性荡然无存的家猪。小陶猪的发现,为中国动物驯化史、家畜饲养史提供了新的资料。五是发现距今五千多年前的崧泽文化时期墓葬及一批文物。此次发现和清理了12座崧泽文化墓葬。自1960年以来,共发现崧泽时期墓葬148座,为我们了解、研究崧泽墓地的布局及遗址所处的假山墩的形成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文化-科技-经济-社会的动荡性互动中,上海城市建筑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20世纪以来,上海建筑风格纷呈。作为标志性上海建筑形象之一的海关新楼落成于1927年12月,建筑形式为欧洲古典建筑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衷式,钟面分设塔楼的东西南北,用英国伦敦大笨钟的乐曲报时打点,成为上海外滩一景。位于北京路外滩转角上的怡和洋行最初是晚期文艺复兴风格建筑,1921年在原址上翻建成6层大厦,造型改为新古典派康林特式,风貌保留至今,成为外滩颇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位于圆明园路的仁记洋行建于20世纪初叶,带有圆锥屋顶,窗间外墙均有希腊古典式装饰,呈现折衷主义风格。于1925年落成的汇丰银行新楼自诩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的白令海峡之间一座最讲究的建筑。” 在宗教建筑方面,罗马式与哥特式的混合体式建筑圣约瑟教堂,法国哥特式建筑徐家汇天主堂,由当时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师史浩德设计的圣三一堂,美国学院哥特式风格的慕恩堂,陡峭的两坡屋顶采用近于英国悬锤式人字屋顶、具有哥特式风格的国际礼拜堂等,都以鲜明的建筑特色,成为上海城市发展史上的一大建筑门类。上海近代建筑展示了海纳百川的胜景,表现了上海建筑于上一世纪之交至20世纪初叶在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席之地,让后人重温旧日上海历史与建筑艺术的一次颇有分量的对话。 上海六千年文明史,包括城市的百年文明史的延续,体现了文化多元和文化融合。近代上海文化直接受惠于开埠以后的世界各种文化在这里的交流,受惠于从岭南到燕北、从江浙到川湘的中国各种区域文化在这里的汇合。上海文化,是南北东西交汇、融合的结晶。上海是江海之通津,东方之巨港,东南之都会,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它融汇东西方文化,汲取南北潮精华,善于得风气之先和开风气之先,惯于洞察世界文明走势和拓展新的文明。文化多元和文化融合,是城市六千年文明的重要文化特征,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世界博览中凸现城市的六千年文明,必然会让世人感受文化多元和文化融合这一重要的文化特征。 转载:世博网
上海博物馆
事业单位 适老化标识 Copyright © 2015 ShanghaiMuseum.net  上海博物馆  版权所有
联网备案号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6901号  沪ICP备1000339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