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公告
上海博物馆“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展”开幕
发布日期: 2021-10-19

噩国历史鲜载于史册,长久以来不为人知。为揭开噩国历史谜雾,20211019日,上海博物馆特别举办的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展正式开幕。

本次展览甄选上博馆藏噩国青铜器,并承中国国家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郑州博物馆、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机构与私人藏家的信任与厚意,首次聚集60件精心遴选的噩国青铜器,时间跨度自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

文献中最早有关噩国的记载见于《史记·殷本纪》:“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 鄂即噩,据此可知,噩国在殷末即与商人往来,并与周人同为商王国的附属。鄂侯位列三公,显示噩有相当势力,为一古老的氏族。但此一历史悠远的方国部族,却在传世文献中昙花一现,未留下任何可供追索的蛛丝马迹。

近年的考古发现,给予我们机会认识西周时曾经活跃在汉淮之间的噩国。展览分为“噩侯家族”“噩国与周王室的关系”与“噩国再现”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噩侯家族”。2007年,湖北随州安居羊子山发现有一座西周早期墓葬(编号为羊子山M4),出土青铜器27件,其中9件铸有噩侯铭文,为一代噩侯墓葬。作为古老的国(氏)族,除噩侯之外,尚见噩叔、噩季与噩侯弟。噩国青铜器以兽面人目奇诡的纹样,创造出独树一帜、绝无仅有的艺术风格,成就了噩国早期青铜工艺的高峰。其中有一类带有神面纹的器物,是其他地区青铜器所未见的。

这类青铜器的主体部位是一张高浮雕的面孔,与青铜器上常见的兽面纹相比,虽然构图相似,但整体更近似于一张人的脸。它们有着炯炯有神的双眼,眼睑结构近似于人眼,眼皮、眼眶、眼球及瞳孔层次分明;弯弯的眉毛由竖线组成,像是两轮新月;鼻部隆起,鼻翼圆且宽大,酷似人的鼻子。因其既有兽面纹特征,又有类似人面的写实,故学者们称之为神面纹神面眉眼弯弯,好似面带笑意,立体生动,栩栩如生。

青铜器的本色为金色,古代称之为金或吉金。目前所见的传世或出土青铜器,通常在器物表面呈现出绿色锈。但湖北随州地区出土的噩国青铜器由于地质、水分等埋藏条件的差别,部分器物形成了罕见的蓝色锈,瑰丽奇异,动人心魄。噩国青铜器上写实的人面,神秘的微笑,加上幽幽蓝锈,呈现出一派奇异独特的文化面貌。此座噩侯墓的面世,将失传已久的噩国重新带回了历史舞台。

展览第一部分将展出兽面纹卣、噩侯方罍、兽面纹尊等2007年安居羊子山四号墓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兽面纹卣为两件一组,盖、器内有铭文一行三字,纹饰奇诡、装饰华美、铸造工艺复杂,为噩国青铜器代表之一;噩侯方罍盖、器内有铭文七字,形态厚重,纹饰雄奇瑰丽,其兽面人目与人鼻的特点为噩国青铜器独一无二的象征;兽面纹尊与兽面纹卣、噩侯方罍的兽面纹饰近似,眼部结构近似人目,整体效果威严奇诡,器有铭三字。

展览的第二部分为“噩国与周王室的关系”。西周早期噩、曾两国为西周王朝扼守南境、控制金路往来的重要诸侯国。西周晚期噩国与周王室联姻,噩侯驭方献壶,与周王同宴、并行射礼,显示噩侯与周王友好的亲近关系。然好景不常,厉王晚期噩侯驭方率东夷、南淮夷反叛,震动周王朝,周王动用西六师、殷八师伐噩,最后以擒杀噩侯驭方、扑灭噩国告终。

展览第二部分将展出西周晚期的噩侯驭方鼎以及1940年在今陕西省扶风县任家村出土的禹鼎。噩侯驭方鼎窄沿方唇,双立耳略外撇,深腹圜底,三柱足,足根部饰浮雕兽面,口沿下饰垂冠“S”形顾首龙纹与一道弦纹,内壁有铭文 86 字。其大意是周王南征角、僪,归返途中在坯地,周王与噩侯驭方行燕射之礼,即噩侯纳醴并设宴招待于王,王与宾客饮宴后行射礼。王与噩侯对射,驭方中侯,宾主尽情饮酒。周王亲赐噩侯玉五品,马四匹,矢五束,驭方感谢赞扬周王,为纪念此事铸造此鼎,万年宝用之。

禹鼎折沿双立耳,深垂腹,底近平,三蹄形足。口沿下饰一周变形窃曲纹,界以六条短扉棱;腹围环带纹,足根处起扉棱为鼻、饰浮雕兽面。器形完整,身有砂眼,形制与纹饰均为西周晚期所常见。器腹内壁有铭文20208字(含重文3字、合文1字),全篇铭文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为禹追叙其家世,说明先祖穆公辅佐周王,建立功业;武公命禹继承先人职事,治理井邦;禹亦不敢愚昧,尽忠职守;后半部叙述周王朝受到南方噩侯驭方率领的南淮夷与东夷的入侵,周王派西六师和殷八师攻伐,不克;武公乃遣禹先安抚失利的军队,后禹率军克敌取胜,俘获噩侯驭方;禹有功,赞扬武公之德,铸此大宝鼎,希冀后世子孙宝用。

西周时期的噩国因叛周被讨伐后,噩国、噩族便未再见于正史记载。但后世出现的一些地名却仍带有噩国的痕迹,如战国时期楚国以为地名用作封君,汉代在南阳设西鄂县。从近年考古发现的噩国墓出土文物中,也可以探寻到蛛丝马迹。

展览第三部分为“噩国再现”。2012年南阳市新店乡夏饷铺发现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噩侯家族墓地,经科学发掘清理出80余座墓葬,出土的大批青铜器铸有噩侯”“噩姜”“噩伯等铭文,其中包括四代噩侯夫妇。夏饷铺噩侯墓地的发现,改写了噩国灭亡于驭方叛变之战的传统看法,为了解噩国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与曙光,四代噩侯夫妇墓葬出土青铜器也反映出了噩国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青铜器艺术的发展脉络。

该部分将展出2012年至2014年出土的部分噩国青铜器,包括噩姜鬲、噩侯钟与噩侯鼎等。其中,噩姜鬲出土于南阳夏饷铺五号墓,两件形制、纹样相同,大小略有差异。折沿束颈,口沿一侧有两个卷勾,腹部略鼓,连弧裆近平,三蹄足下端肥大,蹄足内侧有竖向凹槽,内存范土,器身饰长卷唇龙纹(长鼻曲体龙纹),两件沿面皆铸有铭文噩姜乍(作)羞鬲; 噩侯钟出土于南阳夏饷铺六号墓,钟身呈合瓦形,长半环形钮,钮部有凹弦纹,平舞,篆间饰凸目变形兽纹,鼓部饰卷云纹。铣部下阔,钟腔内壁锉磨有四道纵向调音槽(隧),此套为六件成编之钮钟;噩侯鼎共七件,出土于南阳夏饷铺一号墓,形制、纹样及铭文均相同。折沿,半球形腹,双立耳,三矮粗蹄形足,蹄足下端肥大,蹄足内侧有一竖向凹槽,内残留范土。耳外侧饰变形兽纹,上腹部饰一周变形兽纹,腹内壁有铭文。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此次展览以噩国青铜器为载体,铭文内容作经纬,为观众系统呈现噩国青铜器的发展脉络,还原噩国的历史面貌,以期能够给观众带来一次难忘的历史体验与艺术享受,走近几度浮沉的神秘古国,从而认识、热爱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

 “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展 位于上海博物馆四楼第三临展厅,展览将持续至2022116日。

 

 

上海博物馆
事业单位 适老化标识 Copyright © 2015 ShanghaiMuseum.net  上海博物馆  版权所有
联网备案号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6901号  沪ICP备1000339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