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版《一切经》(日本重要文化财)
纸本
南宋(12世纪)
《一切经》又称《大藏经》。福建的福州在宋代有两座寺院刊刻过《大藏经》,分别为东禅寺等觉院刊刻的《崇宁万寿大藏》和开元寺刊刻的《毗卢大藏》,这两部经被称为福州本或闽本。福州本是在蜀本五千四十八卷的基础上增加新译经论和撰述组成。醍醐寺藏宋版《一切经》现存六千零九十六贴,其中除《大般若经》六百五十五贴为开元寺版,其余《一切经》皆为东禅寺版。东禅寺版自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开刻至崇宁二年部分完成,故得到敕封“崇宁万寿大藏”,此后继续雕刻,于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最终完成。醍醐寺宋版《一切经》每函约十帖。经书刻成每行十七字格式的六行折帖,以绀色的纸张装订。这种每行十七字和折帖的形式,成为后来宋、元、明、清各朝官、私版本大藏经的规范格式。
俊乘房重源在醍醐寺出家,追随弘法大师的足迹曾三次入宋求法。据《日吉山王利生记》卷第七记载,在博多津前通事李宇的协助下,重源于公元1194年十一月得到《一切经》,次年奉献给醍醐寺。根据其著作《南无阿弥陀佛作善集》中记载,在上醍醐建立经藏一所,将“唐本一切经一部”供奉其中。当时重源求取宋版《一切经》是一件大工程,不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更需要对宋朝内部情况的了解以及往来两国的贸易商人的帮助。由此可见重源与自己出身的寺院醍醐寺间的深厚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