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界曼荼罗

绢本设色
江户时代(17世纪)
曼荼罗,梵语音译,意为坛场、坛城,新译圆轮具足、聚集等。唐代长安青龙寺惠果将金、胎两界合一创立理智一如的“金胎不二”学说,建立金、胎两界曼荼罗体系。惠果将两界曼荼罗传日僧空海,在日本称之为“现图曼陀罗”,为日本真言宗根本曼荼罗。
金刚界曼荼罗为九个曼荼罗组成,故又称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九会之中,前七会为金刚界品,其中之前六会为大日如来之自性轮身;后两会为降三世品,皆为大日如来之教令轮身。
图像以上端为西方,纵横等分为三,组成九会。图绘中央为成身会,图示佛果之实相,亦示行者依五相三密之观行而成佛之相。此会为以下八会曼荼罗之总体,故又称根本会,共有三十七尊,以五圆轮排列成十字,表示金刚界五佛,即中央大日如来、东方阿如来、南方宝生如来、西方阿弥陀如来、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以大日如来为中心,其周围为四波罗蜜菩萨,四方各有一月轮,内各置一佛,四佛也以相同形式排列,各有四亲近菩萨,故有十六菩萨,另有内外八供养菩萨、四摄菩萨、密教护持之诸天及贤劫千佛等围绕。若依“从果向因”的下转门之意义,第一会即是成身会,其下向左依顺序为三昧耶会、微细会、供养会、四印会、一印会、理趣会、降三世羯磨会、降三世三昧耶会。如逆而上转,以明行者修证之阶段,则为从因至果之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