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工艺馆面积700多平方米,陈列分为六个部分,展出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的服饰工艺、染织绣、金属工艺、雕刻工艺、漆器与藤竹编和面具艺术,展品近600件,表现了中国少数民族悠久绚烂、丰富多样的造物文化与艺术审美。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创造的。由于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民俗风情的差异,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风格迥异、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质。
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品是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各民族能工巧匠利用各种材质和技术创造的实用艺术品, 充分表现出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种类繁多、色彩绚丽、技巧纷呈、生活气息浓郁的卓越创造,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广袤、奇异、美妙、动人的图画。
少数民族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风格款式迥然不同;同一民族因地域、支系的差别,服饰也各异。服饰是识别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民族服饰有毛皮和棉、麻、丝绸等不同质地,装饰工艺精致,有的还缀以银饰、玉石、珊瑚、玛瑙等。北方民族服饰质朴厚实,多宽袍长褂,配置皮帽统靴;南方民族服饰较轻巧,以短衣、裙裤为主,色彩淡雅秀丽。材质、样式各异的民族服饰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染、织、绣是织物的不同加工和装饰方法,在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印染中有纸版单色和木版套色印染二种,另有用线缝扎成图案浸染的“扎染”以及蜡画浸染的“蜡染”。维吾尔族的彩色印花;白族的“扎染”;苗族、布依族的“蜡染”最有代表性。用彩色丝线和棉纱交织成的“织锦”很有特色,壮锦、傣锦、土家锦都久负盛名。刺绣中最常见的是平绣和十字绣,还有辫绣、轴绣、叠绣等多种绣法。苗族、侗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刺绣工艺尤为发达。
金属工艺是一个民族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相关的制作工艺有锤花、錾花、刻花、镂花、绞花以及鎏金银等。展品体现了各民族工匠独特的智慧和娴熟的技艺。维吾尔族铜器纹饰精细,艺术特征华贵绮丽;藏族金属工艺主要表现在佛教密宗造像的精壮雄奇;傣族的银器雕刻繁密,风格秀雅。
雕刻工艺品主要有竹、木、牙、角、石、骨雕等,大多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分别用雕、凿、削、磨、压等工艺制作,装饰性强,应用广泛,分为日用品和艺术品,其中竹木雕刻最普及。高山族木雕刚劲豪放,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彩绘木雕渔船更具特色;维吾尔族用整木凿制可折叠的书架独具匠心;苗族、侗族的牛角雕刻品也相当精美。
漆器与藤竹编制品都是质朴简洁的实用工艺品,具有典型的地方特征。漆器防水、轻便、观赏性强、经久耐用;藤竹编器物取材方便、制作简易、轻盈美观,是生活必需品。藏族描金彩绘漆器庄重华丽;彝族漆器古朴凝重;毛南族、畲族竹编斗笠纤巧精细,均极具民族特色。
少数民族的宗教和文艺活动中,为了展现与世俗生活相对的神圣世界,常使用造型夸张、色彩浓重的各种面具,以表现精神生活的独特一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藏族面具分为悬挂面具、跳神面具和藏戏面具,其中夹紵胎彩漆面具制作精巧,以鬼神、兽面为主,是宗教活动中的跳神或悬挂面具。贵州土家族木雕傩戏面具有“正神”、“凶神”、“世俗人物”之分,形象生动,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