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观与活动 常设展览
中国历代书法馆
展馆介绍

汉字是依象形、指事、形声等法则构成的单体语言符号。书法,依托于具有抽象构成性质的汉字,在长期的社会应用中,书家在汉字不同结体的基础上,用毛笔书写出具有丰富运动节奏感的点、线,赋予其艺术生命力。

商代至魏晋南北朝,文字经历了篆、隶、草、楷、行的字体演变,形成多形态的汉字体系。各种字体又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应用范围,衍生出纷繁多姿的变体和别体。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已步入审美意识萌芽阶段。汉魏之际,书法的审美意识由自发至自觉。两晋及隋唐,草书和楷书趋于成熟。这一时期,名家辈出,书法理论的探究同步得到发展,日益精微。

宋、元、明书家以晋唐法度为契机,不断拓展新技法和新意境,将自我审美意识与技法融会于结体与点画之中,涌现出风格各异的艺术流派。

清代文士留心于金石考据之学,注重商周金文、秦汉碑刻、六朝墓志等文字遗存,发挥艺术想象力及创造热情,熔铸新风,出现了帖学到碑学的转变,开辟出刚健浑厚的新风。近现代书家碑帖交融,进一步拓展了风格的包容性,个性表现更为鲜明。

注:圆点:展品;五角星:展览说明
重要藏品
始皇诏方升
熹平石经周易残石
东晋 行书集王羲之书金刚经册
唐 高闲 草书千字文卷
北宋 王安石 行书楞严经旨要卷
北宋 黄庭坚 行书小子相帖页
南宋 高宗赵构 真草养生论卷
元 赵孟頫 行书归去来辞卷
元 贯云石 行书中舟帖卷
明 刘基 行书春兴八首诗卷
明 陈璧 草书临张旭秋深帖轴
明 唐寅 行书赠舜承诗卷
明 宋珏 各体古诗十九首卷
明 董其昌 行书宝鼎歌轴
清 郑簠 隶书灵宝谣轴
清 刘墉 行书论黄庭坚书轴
清 翁方纲 行书论书轴
清 翁同龢 行书手札册
清 邓石如 篆书文王见吕尚赞轴
现代 李叔同 篆书佛号并莲池语录轴
现代 谭延闿 行书七言联
上海博物馆
事业单位 适老化标识 Copyright © 2015 ShanghaiMuseum.net  上海博物馆  版权所有
联网备案号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6901号  沪ICP备1000339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