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馆介绍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最具活力的国际化都市,也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底蕴的文化名城。几代上海考古人接续努力,用考古发现构建起上海地区从新石器时代至今六千多年的历史轴线,探寻那些曾经的生命历程和世相更迭。
上海从何而来?上海如何成为今天的上海?上海有什么样的文化特质?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在丰富的考古工作成果中撷取文物精华,用实物复现历史场景,用研究成果演绎古国、古港、古城的上海历史三幕剧。
文物定格历史,岁月传承文明。让我们认识考古、对话古人,走进可观、可感、可亲的上海故事。
前言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最具活力的国际化都市,也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底蕴的文化名城。几代上海考古人接续努力,用考古发现构建起上海地区从新石器时代至今六千多年的历史轴线,探寻那些曾经的生命历程和世相更迭。
上海从何而来?上海如何成为今天的上海?上海有什么样的文化特质?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在丰富的考古工作成果中撷取文物精华,用实物复现历史场景,用研究成果演绎古国、古港、古城的上海历史三幕剧。
文物定格历史,岁月传承文明。让我们认识考古、对话古人,走进可观、可感、可亲的上海故事。
第一部分 文明之光
史前考古是探寻有文字记载之前的人类历史的有效手段,担负着溯源和“补史”的重要职能。
上海有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其中,崧泽遗址揭示上海之源,六千年前先民开始在今天的上海西部开拓生息、创新发展;福泉山遗址展现史前社会发展高峰,五千年前的古国文明星光闪耀;广富林遗址、马桥遗址反映了四千年前区域文化经历变迁重塑,走向海纳百川。
如今,史前上海的发展脉络正逐渐被解读,先民的生活图景越来越清晰。考古揭开了上海数千年生生不息的历史序幕,描绘出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第二部分 江海通津
历史考古能印证、丰富或纠正文献史料的记述,发挥着考据和“证史”的关键作用。
青龙镇遗址证实了史书对这处唐宋时期重要商港的记载,上海因水而兴的历史由此发端;志丹苑元代水闸等遗址的发掘成果,补充了元明时期上海地区水系变迁、水利建设和航运发展的诸多历史细节;水下考古发现的长江口二号古船,再现了清代上海港城繁荣的情景。
今天,上海是世界级的港口城市,商贸文化绵延千年而益加兴盛。考古贯连起历史长河,传承先民开拓的勇气和交融的智慧,彰显新时代的思想格局和文化自信。
第三部分 海上繁华
考古并不止步于“证史”“补史”,考古的根本目的是“透物见人”进而“以物论史”——了解古人、关照今人、启示后人。
历代古墓葬、古建筑等城市考古的重要发现勾勒着上海的历史脉络和文化肌理,描绘出上海自两周以来历经数千年发展,于明清时期达到了传统市镇繁荣和人文昌盛的崭新高峰,奠定了现代都会的雏形。
春申传说与云间轶闻,华亭烟雨与松郡衣冠,沪城往事与海上雅集,考古再现一幕幕历史演剧。人因城市而汇聚,城市因人而生长,在互动融合中同奏时代乐曲,共绘未来愿景。
结语
从长三角腹地的福泉山、吴淞江畔的青龙镇到黄浦江边的上海城,上海的历史波澜跌宕,从不乏激动人心的闪耀时刻。考古学家们通过对实物遗存的艰苦发掘与不懈研究,将无数的信息碎片连缀成历史,还原那些风云激荡的精彩故事,完成对上海历史的考古式呈现。
从考古的视角回望,是六千年的深厚积淀塑造了今天的上海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水与土,构筑沃野良港,成就了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城与人,彼此相映成辉,奠定了开明睿智的城市精神。考古,揭示出我们曾经的来路;历史,将启迪我们今天与未来的新途。
上海,文脉璀璨;上海,繁华依然。
注:圆点:展品;五角星:展览说明
重要藏品
家猪陶塑
骨针
禽鸟蟠蛇纹带盖双鼻陶壶
双层镂孔花瓣足陶壶
禽鸟蟠螭纹陶豆
方格纹圈足陶鬶
彩陶背壶
折角足盆形陶鼎
蟠螭纹镂孔足带盖陶鼎
玉锥形器
玉锥形器
玉钺
玉钺
神人纹玉琮
刻符玉璧
玉璧
象牙镯
绿松石白玉饰片
玉冠徽
瑁镦组合玉钺
象牙权杖
神人兽面纹玉琮
带盖细刻纹双阔把陶匜
带盖三足陶盉
玉璧
玉钺
神人纹玉琮
人头盖骨碗
宋船
长沙窑青釉褐彩执壶
铜阿育王塔
舍利与铜瓶
景德镇窑冬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
景德镇窑吹绿釉杯
宜兴窑紫砂刻诗文壶
越南合礼窑淡青釉水烟罐
青铜棘刺纹尊
越窑青釉刻花莲瓣纹罐
龙泉窑青釉瓜棱执壶
银鎏金嵌宝镶白玉绶带鸟牡丹纹帔坠
木仪仗俑群
白玉鹅莲纹带饰
嵌福禄寿喜盒铜宝珠内胆
铜鎏金释迦牟尼涅槃像
铜鎏金阿育王塔
铜一佛二胁侍像
戏曲人物铜镜
透雕松鼠噬瓜瓞纹簪
白玉“紧那罗女”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