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西周时代,《尚书》已有“采者,青、黄、赤、白、黑也”之说,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五色”体系。战国时期,五色被比附于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和四季、五方等时空因素,成为阴阳五行学说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人对于宇宙本体的哲学思考。

古人认为青、黄、赤、白、黑五色是色彩的本质,被尊为“正色”。以正色混和可以获得色调丰富的“间色”,代表了自然界变化繁多的色彩形式。色彩运用中以正色为贵,间色为下,往往关联五行的象征意义,具有类型化、程式化的特点,而又不乏灵活性、多样性。

中国传统色谱中的青包含了蓝绿两种色调,色阶极为丰富,是自然界最日常可见和生活中随处应用的颜色。“青阳曜景,时和气淳”,它代表着生命的萌发,对应东方和春天的意象。

中国古代以黄色为大地之色,配位中央,是为宇宙的基础,又视黄色为太阳和黄金的光芒之像,盛大辉耀。“裳裳者华,芸其黄矣”, 是至为尊贵的色彩。

红色在中国传统中代表太阳的热烈与活力,象征着主管南方的赤帝祝融和火热的夏季。所谓“朱明盛长,敷与万物”,红被视作高贵和吉庆之色,在传统色彩中运用最为普遍和广泛。

在五行学说中,白色对应秋天和西方。金风肃杀,万物向清静无瑕之境回归,象征澄澈明朗,故《庄子》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说。

黑色在《易经》中被认为是天的颜色,象征天帝所在的北极星和万物蛰伏的冬天。“大道幽玄”“混成无际”,它是宇宙混沌的色彩,是自然的母色。

横屏浏览 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