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唇,卷沿,短颈,弧腹,平底。黄褐胎。施釉近底,下腹与底相接处斑驳露胎,底部有三处支烧痕,系三角形支烧具所留。这类白釉绿彩器系先在胎体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外罩透明釉,再在透明釉上加施一层较薄的含有氧化铜的绿色彩釉,在氧化气氛中高温一次烧成。
与各地零星出土的状况不同,唐代扬州城是国内出土白釉绿彩器较为集中的地区。地处大运河与长江交汇之处的扬州,不仅是当时南北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同时也是东南地区最为繁华的贸易都会和对外贸易港口, 正所谓“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汇聚此地的白釉绿彩器装船后沿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佛逝国(今苏门答腊东南部)、诃陵国(今爪哇)、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尸罗夫港(今伊朗南部)等地,宝历二年(826年)或之后不久沉没于苏门答腊东南海域的的黑石号沉船出水了近二百件白釉绿彩器,其中不乏与此件相类者。以上情况似乎在暗示我们此类产品的外销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