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塔出土于地宫东侧。此塔为民间仿造的阿育王塔。方形中空,外形作单层束腰状,自下而上由基座、塔身、山花蕉叶、塔刹四部分组成。基座为方形,每面以菩提树间隔饰坐佛四尊。塔身方形,四面装饰透雕形式佛本生故事,分别为“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贸鸽”“快目王舍眼”和“月光王施首”,每面一幅图像,布局作一图一景式。四角各立一只金翅鸟。塔顶盖四角耸立四根蕉叶状山花,每角的向外部分有两个面,各分上下两层,铸有反映佛祖一生事迹的佛传故事画面十六则。每角山花蕉叶四则图像,布局以连环画形式展开,生动地反映了佛祖诞生、在家、出家、成道与传教等生平的重要场面,如胁下降生、步步生莲、二龙灌浴、比武掷象、削发出家、连河洗污、牧女献糜、初转法轮等生动细节,表现了释迦牟尼传奇的一生。内侧铸佛禅定和说法等像。
塔刹由木制刹杆、五重相轮和顶部的火焰宝珠等构成,塔刹的底座装饰十二瓣覆莲,五重相轮上饰忍冬、连珠纹,底轮最大,往上渐收。木制刹杆嵌插在塔底封板上。
经测定,塔的材质含铅量超过百分之九十,表面贴金,这一制作方法在考古发现中罕见。整塔分片铸造,然后再焊接成形。由于铅是柔软和延展性强的弱金属,熔点只有327.5摄氏度,在浇铸过程中流动性强,纹饰清晰,因此本件阿育王塔采用了透雕式图像来表现佛本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