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清钞本。
两册。半叶15行,行30字,小字双行同。无界行,无页码。分为上中下三栏,正文偶有批改。卷前有曹溶的序文两篇。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东涧、蒙叟,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卒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江苏常熟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登进士第,官至詹事、礼部侍郎。入清,授礼部右侍郎,充修明史副总裁。在藏书史上,钱氏绛云楼的地位不可轻忽,多有如“大江以南藏书之家无富于钱”之叹。
随着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在此背景下造纸印刷技术迅速革新,江南书业至此时大盛。其时书肆林立,典册山积,因而曹溶云“(宗伯)更不惜重赀购古本,书贾闻风奔赴,捆载无虚日”。然牧斋“好自矜啬,傲他氏以所不及,片楮不肯借出,尽存单行之本, 烬后不复见于人间”。绛云楼失火后,藏家们意识到古书不该秘不示人,进而互相借抄藏书,并相沿成习,规避书籍因借转而遗失的问题。后与毛晋书中,钱氏曾写到“藏本皆家中所有,志书欲搜阅便可取去,不必相易也”。是故曹溶序云“自宗伯倡为收书,虞山遂成风俗”,江南藏书文化,至此全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