缂丝是织造工艺中的一种,指以生丝为经线,各色熟丝为纬线,以小梭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织造出图案的工艺品种。因其分区据纬线显花,织成后相邻两色无穿插时形成一道裂隙,迎光而提视如雕镂痕,故得名“刻丝”、“克丝”、“剋丝”等。缂丝源于西域的缂毛工艺,唐代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本地化后大兴于宋代。宋代宫廷的文思院设有“克丝作”,专门织造此种珍贵的织物。
早期的缂丝作品均织做吉瑞图案的书画包首,色彩分区明确 ,装饰性强,图案化明显。如这件花鸟图案的缂丝长方片即属此类。由于缂丝工艺能够相对自由灵活地表现艺术感较强的画面,后遂逐渐向缂织院体花鸟画发展,形成了专门的缂丝画作,其代表性作品即为本馆所藏南宋朱克柔所缂《莲塘乳鸭图》。
缂丝工艺极耗工时,据宋人笔记记载,缂织一件衣服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向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誉,历来是织物中的高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