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周(1578-1645年),字起东,别号念台,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南京左都御史。刘宗周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其学说本出自陈(白沙)、湛(若水)一系,又受到阳明心学影响至深。他讲学蕺山,筑证人书院,提倡“慎独”之说,学者尊称其为蕺山先生。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儒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
《刘宗周肖像图》轴,款署:“养雏成大鹤,种子作高松。崇祯甲申(1644年)春仲,延陵治民陈梦鹤写,山阴刘起东蕺山先生六十六岁像。”钤“陈梦鹤印”白文印、“伯符”朱文印。陈梦鹤(?-1644年后),字伯符,号延陵治民,江苏常州人。图中刘宗周手扶双膝,交脚坐于榻边。他慈眉善目,神态端详,头戴乌帽,身穿燕服, 二童子服侍左右。周围苍松劲挺,仙鹤起舞,呼应了“养雏成大鹤,种子作高松”题画诗句。此诗句出自唐代诗人贾岛《山中道士》,以此比喻刘宗周数十年以德修身、饱读诗书、桃李满天下,终成一代名儒大家。刘宗周堪称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楷模,他教育学生说:“德行本也,时艺末也。”南明政权覆亡,刘宗周说:至于予之自处,惟有一死。先帝之变,宜死;南京失守,宜死;今监国纳降,又宜死。不死,尚俟何日?世岂有偷生御史大夫耶?遂绝食而卒,以死殉国,其门生王毓蓍等人从师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