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年—前2300年)
尺寸:高22.2厘米,上端长6.94厘米,下端长6.3厘米,上孔径5.55厘米,下孔径5.14厘米
2001年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该器呈长方柱体,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中间贯通一孔,上下均出射。全器共分十节,每节雕刻有简化人面纹,由阴刻细密平行线纹的长方形横棱表示羽冠,用管钻琢出一大一小的两个圆圈,分别表示眼睛和眼珠。长方形的短横档上有形似卷云纹的几何形图案,表示鼻子。在其上射部阴刻一人形符号,人形头戴长冠饰,双手平举,长袖飘逸,袖上还有羽毛形装饰,双脚叉开,仿佛正在舞蹈。孔内壁两头大中间小,为双面钻孔而成。器内外打磨抛光,玉质平滑光润,制作十分规整。此器在料、工、形、纹各方面均与金沙遗址出土的其他玉琮完全不同,却与浙江良渚文化晚期玉琮相似,说明两地在较早时期可能就有了交流与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