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年后
长282.0厘米,宽134.5厘米
科雷尔博物馆藏
这幅版画是留存至今最早的大型城市鸟瞰图之一。雅各布·德·巴巴里与他的助手们通过攀爬城市中的钟楼,借由几何与透视法则,运用一定的想象力,将威尼斯的每座建筑、广场与河道等城市景观都记录下来,港口与运河中成群的船只凸显了这座城市的勤劳、商业和海上力量。
画面中部,可见一条大运河蜿蜒穿城而过,其中心位置有一座木桥,它就是威尼斯最著名的“里亚托桥”,里亚托的意思是“深河”。1444年,费拉拉侯爵在威尼斯举行婚礼,他的新娘坐在贡多拉船上沿大运河绕行一圈,身后跟着一队装饰精美的船只和衣着华丽的宾客,爱看热闹的威尼斯人在里亚托桥上挤得水泄不通,以至于桥承受不住重量塌了。鉴于木桥的不稳定性,威尼斯政府决定公开招标建一座石桥,如今我们在威尼斯看到的里亚托石桥是由安东尼奥·达·蓬特设计的,完工于1591年。
画面上部描绘的是商业和旅者的守护神,墨丘利,周围环绕着一圈文字,含义是:“墨丘利照耀着这个超越所有其他商港的地方”。有些人认为墨丘利的脸实际上是画家德·巴巴里的自画像,因为他手持权杖,这也可以看作是他用来签名的象征。画面中下部,在圣马可广场船坞的位置,海神尼普顿骑着海豚,手持三叉戟,上面写着一段拉丁文,其含义是:“守望大海的尼普顿,在此港口驻守”。有人推测尼普顿的形象代表的是德·巴巴里的侄子尼科洛,他也是德·巴巴里的助手。这幅画将现实场景与神灵融为一体,不仅象征着威尼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海上商贸活动,也体现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创造。
画面下方有众多船只,包括运输船和战舰,特别描绘了装备了大炮的“卡拉克帆船”以及速度较快的“轻型两桅帆桨船”。威尼斯共和国的象征性游船“黄金画舫”(Bucintoro)停泊在威尼斯造船厂中,周围有正在维修、建造或停泊的桨帆船。水道上,许多小船正活跃地划行。画面的右下角描绘了一场赛船节,这一场景起到类似地图标记的功能,帮助观众识别较小的水道区域。相较于繁忙的水面,陆地显得相对空旷,只有少数人在活动,进一步凸显了威尼斯海上共和国的忙碌氛围。
画中详细地展示了威尼斯造船厂的各个重要部分,包括陆地入口与吊桥,以及水路入口。可以看到用于制造绳索的工作坊、武器库、以及正在建造的船只。此外,画面还展现了15个用于造船的船坞,其中三个用作存放材料和工具的仓库。图中还描绘了造船用的干船坞和用于船只配重的石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