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石失罟罟冠帽围罩

元(1271-1368年)

冠帽宽84厘米,长57厘米,系带长20厘米(含穗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简介

这件纺织品是罟罟冠中的兜帽,也有称之为冠罩或围帽,即围住高冠底部,盖住头部至前额,然后沿着脸颊骨包住耳朵至脖颈,下系紫褐丝带。后面以装饰绿色小穗的黄褐色罗系带6组,用于在后面绑紧冠体和头部,使得罟罟冠稳定于头部。

兜帽贴于面部以及连接一起的下口边缘,呈“几”字型镶滚边一组,分别为两条较宽紫褐色小团花菱格点纹暗花绮,中间夹一条较窄黄色暗花绮作为装饰。兜帽面料为黄褐色水滴纹暗花重组织丝织品。根据该时期罟罟冠兜帽用丝织品的规律和纹样轮廓可以确定其为当时蒙古贵族流行的纳石失,即一种织金锦类,来自于波斯语“织金锦”的音译。目前现状是金线大部分缺失,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有微小的金粉残留于丝纤维表面,并且根据目前纹样呈现凹凸立体感的现状来看,是用捻金线来织出纹样,纹样已经模糊不清,轮廓呈水滴状火焰形,中间圆形内有主题纹样,已模糊不可辨析。兜帽背衬黄色素绢,质地坚韧耐用。该兜帽形制结构基本完整,边缘装饰华贵,用料考究,属于当时遗存之精品,展现了元朝精湛的纺织、缝制手工艺。

适老化标识 Copyright © 2015 ShanghaiMuseum.net
上海博物馆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6901号
沪ICP备1000339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