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1271-1368年)
残长28.0厘米
市舶司遗址出土
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藏
铭文砖现砌在墙面中,仅露出一长侧面,上戳印铭文。从拓片可见其铭文中有“市舶亭”三字,从文字层面直接佐证了该处遗址与泉州市舶亭相关,铭文中的“蒲”或为当时市舶司的官员蒲寿庚。
北宋元祐二年,即1087年,于泉州城南晋江江畔处设置了市舶司。据史志文献的记载,泉州市舶司位于南薰门内、镇南门外,其西侧有水沟巷。一直到明成化八年,即1472年,市舶司才移置福州。
市舶司建立以后,凡涉洋经商船只及货物往来,可用小船,溯晋江,沿破腹沟、过水关,入濠沟直达市舶司报关。凡外国海船抵港口,监市舶务负责考验官券,并对禁买的香料抽解;凡海舶至,干办公事负责抽解、博买等事务。
市舶司的设置,使泉州有了较为完备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同时也使泉州成为法定海上来往船只的登记港口,为泉州消除了地方出口贸易的制度性障碍;同时还使泉州与海外贸易市场之间形成较为稳定的关系,这对泉州海上贸易和区域经济发展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