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公告
上海博物馆“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开幕
发布日期: 2021-09-27

2021927日,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展览甄选145/组馆藏珍品,以此向关心和支持上海博物馆发展的所有捐赠者,向每一位兢兢业业的文物博物馆工作者,向创造、传承、守卫文明的劳动人民与仁人志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截至2020年末,上海博物馆所藏珍贵文物逾14万件,其中3.3万余件来自各界人士捐赠,约占馆藏珍贵文物总量的23.6%,捐赠者包括个人和集体。社会各界的捐赠者,在各个历史时期,以极大的热情、诚挚的信念,参与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建设,将个人力量汇入文化繁荣发展的推动中。

本次展出的147/组文物涵盖青铜、陶瓷、书画、竹刻、钱币、雕塑、印章等各个门类,大规模汇聚了众多捐赠者,包括胡厥文、胡叔常1965年捐赠的马和之《周颂十篇图卷》,暂得楼后人2021年捐赠的景德镇窑苹果绿釉印盒(一对),谭敬1951年捐赠的陈纯釜,陈植1961年捐赠的纪昀铭旱烟管,丁燮柔1961年捐赠的赵之谦潘祖荫石章,沈同樾、顾榴、顾佛、顾笃璋、顾笃瑄、顾笃球1951年捐赠的齐侯匜和华祖立《玄门十子图卷》,庞维谨、庞增和、庞增祥1952年捐赠的《缂丝佛手花鸟图》,孙煜峰1965年捐赠的项圣谟《看梅图卷》,乐笃周1980年捐赠的景德镇窑蓝地金银彩桃果纹瓶,唐祖诂、宋景文1959年捐赠的甲簋,夏弘宁1962年捐赠的李叔同《行书华严经句轴》以及张永珍2004年捐赠的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瓶,夏衍1989年捐赠的纳兰成德《手札卷》等。

回顾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博成立之前。194997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上海市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19501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市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改名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并准备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筹建一个具有规模的代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博物馆。为此,文物收藏者通过捐赠的方式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以胡惠春、潘达于、谭敬、沈同樾、顾丽江、乐笃周、孙煜峰、丁燮柔、罗伯昭、李伟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收藏家,踊跃向上海市文管会、上海博物馆捐赠文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了第一次文物捐赠高潮。

这一时期的捐赠人还包括徐森玉、吴仲超、谢稚柳、陈植等早期文博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一面筹策规划行业发展的蓝图,一面用具体行动影响、动员、号召广大群众、收藏家群体,拥护党和人民政府颁布的文物保护法令、文物征集政策,支持文物博物馆工作。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有感于国家各个方面建设的再次飞速发展,许多藏家将其多年珍藏,包括落实政策返还的文物精品,慷慨地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极大地丰富了上博馆藏,巩固和充实了藏品体系,并由此带动了文物捐赠的第二个高潮。曾在上海生活过的海外华人也纷纷将其珍爱的文物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杨志刚表示,保护文物,传承文物,由一人一家的赏鉴,到慨然捐诸公立收藏机构,当文物从私人收藏空间进入到公众视域,它便由赏玩的功用中升华出来,具备了提炼记忆、凝聚品格、传承文明的意义。透过文物,人类得以了解过往,得以逐步廓清社会发展的脉络,得以在历史的当下,由回顾进而认识人类自身。作为灿烂文明的继承者,我们的认识愈加深入,我们的自信愈发坚定,我们的使命也越加分明。从这个意义上讲,捐赠人的无私精神与捐赠实践,在当代参与了中华民族历史认知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希望今后能和更多捐赠者一起,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为纪念建党百年,上海博物馆于6月举办了鼎盛千秋受赠青铜器展,东馆建成之前,上海博物馆还将举办相关捐赠主题展览,作为回馈捐赠者的佳礼。此外,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和上海博物馆联合策划制作了《了不起的宝藏探宝上博》系列视频,以微纪录片的形式深度讲述国宝的故事,辅以生动的视觉语言和影像表达,以全新语态探寻古代历史与时代精神。系列微纪录片从上博展厅和库房提取文物原件真迹,以不同视角,拍摄了大量精美的文物资料镜头,后期创作上采用了大量三维动画、卡通形象等兼具美感与趣味的视觉效果。视频通过讲述文物精绝的工艺亮点与诞生故事,聚焦文物曲折的流转经历,弘扬捐赠人的爱国情怀,让古老的文物突破次元壁,与今天的年轻人跨时空对话,激起观众的文化认同与共鸣。该系列在看看新闻客户端等电视、网络媒体平台播出,全网传播过千万次,获得了较高的传播声量和社会美誉度。观众可在展览现场观看主创团队为本次展览制作的特辑。

 “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位于上海博物馆二楼第二临展厅,展览将持续至1226日。

 

 

适老化标识 Copyright © 2015 ShanghaiMuseum.net
上海博物馆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6901号
沪ICP备1000339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