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公告
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开幕
发布日期: 2022-07-29

    2022年7月29日,作为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由上海市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指导,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20家文博单位共同参与,无论从规模、数量和展品等级上,堪称上博今年举办最重磅的精品大展,以此拉开了上海博物馆与国内考古大省合作举办“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序幕,用考古发现讲好中国故事,致敬中国考古百年成就。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

展览海报

河南地处“天下之中”,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区。中华文明多元文化在经历漫长的发展和交融后,在河洛之间凝聚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形成以王都为中心的辐射性统治格局。中国的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构建了古代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伴随着朝代更迭,王权政治不断强化,诸侯分封扩大了统治范围,促进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在传统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手工业分工进一步细化,生产力呈现飞跃式发展,创造了登峰造极的青铜文明与辉煌灿烂的礼制文化。成熟的文字系统记录当时的社会面貌,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和百家争鸣的思想观念。夏商周三代文明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发展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源头,并对古代东亚文化圈产生深刻的影响。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陈列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精心遴选文物217件/组,文物总量314件,其中定级的一级品达67件/组,汇集了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20家博物馆和考古机构收藏的诸多重要藏品,涉及89个考古遗址,集中展现了河南省内发掘的夏、商、周三代重要考古发现。

展览名称“宅兹中国”来自于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提及周成王营建成周(今洛阳),这是“中国”一词最早出现的记载,隐含着当时的天地意识和国家观念,引此作为展览标题,意欲反映河南在三代文明持续演进中的突出地位及其对于阐述“何以中国”的重大意义。

展览分为夏、商、周三部分,着眼于中华文明探源,以文物为点、以时间为线、以王都为面,带领观众回到夏商周时期的中原大地,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些文物承载着夏商周时期先民们的智慧和勤劳,反映了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礼乐制度及文化面貌,共同讲述中国历史上奠定华夏文明、逐鹿中原的恢宏历史。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陈列现场

展览现场

其中,二里头遗址VM1出土的夏代晚期网格纹鼎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鼎,也是王权礼制萌生的象征,其造型和纹饰风格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鼎形制一脉相承;洛阳西郊小屯村出土的战国晚期镶嵌金银团花纹带流鼎整体布局匀称,纹样工整,四瓣花纹及铺首钮均很罕见,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错金银图案精巧玲珑、对称和谐,装饰华丽,是战国时期错金银工艺的典型;二里头遗址ⅥM11出土的夏代晚期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器身以数百片绿松石拼合镶嵌出兽面纹,加工精巧,丝丝入扣,虽历经三千余年而无一松动脱落。该器出土时安放在墓主人胸部,从两侧有对称的穿孔钮可见,穿缀系于主人胸前,应作为沟通天、地、神、人等的重要载体;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的商代晚期跽坐人形玉佩,玉人颈下与后脑有一小孔相通,身下两腿之间也有一孔用于佩带或插嵌。跽坐是商代非常重要的坐姿模式,目前出土的商周时期的人物形象中,圆雕器物大多都采用了这一姿态;淅川徐家岭M9出土的春秋晚期镶嵌绿松石神兽身上镶嵌绿松石,图案有龙、凤鸟、虎、云纹、涡纹等。龙、凤鸟、虎的形象生动,整体造型奇特,制作精致,是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的商代晚期妇好鸮尊,器身口下内壁有铭文“妇好”两字,整个器物为站立的鸮鸟形态,栩栩如生,融写实与夸张为一体。纷繁复杂的器表纹饰使其显得凝重、威严,同时又展现出作器者丰富的象形力和高超的构图能力,是这一时代青铜艺术审美观念的集中体现。

战国晚期 镶嵌金银团花纹带流鼎

战国晚期 镶嵌金银团花纹带流鼎

上海博物馆与河南文博机构长期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2021年春,河南省文物局田凯局长到访上海,在上海市领导的见证下双方启动了本次展览的筹划,再续豫沪情谊。此后虽屡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双方团队依然精诚合作,迎难而上,终克成功。在河南博物院的全力支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20家文博单位的热诚参与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慷慨襄助与指导下,本展得以较为系统、深入地展现先秦中原文明的神采和特质,华夏文化早期“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及趋势。

夏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

夏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

上海市文旅局(文物局)高度重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原创策划,局长方世忠表示,作为“大博物馆计划”展陈的重要组成部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联手国内各大博物馆,充分挖掘优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最新考古发现,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和灿烂成就,彰显博物馆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做好“以物论史”和“以史增信”两篇大文章。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表示,河南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情谊深厚,在学术交流和陈列展览等方面多次成功合作。我们希望借此机缘,不断深化两馆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为豫沪两地的文化繁荣社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河南是夏商周的核心区,又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起源地,我们选此作为“何以中国”系列的开篇,真诚期待与全国各地的同行加强交流,携手创作,谋十年之计,举协同之力,打造新时代新征程上这一彰显考古学“中国气派”的展览盛事,同时也熔铸“大博物馆计划”的风采与气质。

商晚期 白陶象尊

 商晚期 白陶象尊

在布展期间,上海博物馆向媒体提前“剧透”了三件“明星级”展品的布展过程,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好奇和观展热情。7月29日晚,上海博物馆与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推出一档看展直播节目,由新闻主播雷小雪担任嘉宾主持,馆长杨志刚、副馆长陈杰担任导览专家。节目在看看新闻及各大平台播出,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带领观众云游夏商周,共同探讨考古学术新知,领略三代文物的神采和魅力。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 将于7月30日至10月23日在上海博物馆一楼第一临展厅对公众开放,同名图录届时亦将同步发售。

Copyright © 2015 ShanghaiMuseum.net
上海博物馆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6901号
沪ICP备1000339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