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成功举办“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开篇之作“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之后,上海博物馆重磅推出该系列的第二展 “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展览聚焦距今5800年到4300年的长江下游地区,以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文明第一个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以考古实证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史。
本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策划主办,由上海市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安徽省文物局共同指导,是国内首次举办的、规模最大的长江下游史前考古文明大展。展品汇聚全国19家博物馆、考古机构珍藏的出土文物358件,其中,90%以上为珍贵文物,三分之一以上为首次亮相的最新考古成果。展览从古国、稻作、手工业和玉器四大板块入手,将带领观众领略长江下游史前文化艺术的魅力,感知中华泱泱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考察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基于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及“两个结合”立场,本次展览的举办是上海博物馆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重大理论的积极呼应。通过对考古出土文物的研究阐释和活化利用,以展览为载体,充分展示我国长江下游早期文明的一系列考古新发现、新成就;同时,明晰地回答了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的重要论题:五千多年前,长江下游先民就已创造出比肩世界的辉煌文明,建立了东亚最早的区域性国家,并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展开幕式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长江下游是中国早期区域文明发展高度的最典型代表,深入探讨其演进过程、特点及影响,将对深入了解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形成、探讨中华文明的特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认清中华文明的来路,方能从五千多年的历史中获得文化自信,这也是博物馆人的使命担当所在,在厚重而深刻的历史中把握发展规律,带领观众找寻属于自己的中国答案。
良渚遗址,杭州亚运会的火种采集地,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放眼世界,良渚文明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等基本处于同一时期和同一纬度,有着相近的文明化进程。良渚文明的发现,定位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时间坐标,突破了近代西方学术界建立起来的文明起源理论和发展模式,是中国古代文明绵延不断的实证。
特展展厅
本次展览亮点频频,展品件件精品:崧泽文化的典型器物人首陶瓶;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最大和最重的凌家滩遗址石猪;良渚王的“三大神器”——“琮王”“钺王”和玉权杖,迄今发现最早的人鸟兽图案透雕精品——透雕玉人首形饰;史前最精美的象牙制品——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的象牙权杖……上海博物馆将多家文博机构的“镇馆之宝”齐聚一堂,让观众得以一饱眼福,机会实属难得。
点击观看特展视频
四大版块,实证中国五千年文明史
展览从古国、稻作、手工业和玉器四大版块讲述文明的故事,带领观众穿梭时光,走近东山村、凌家滩、良渚、福泉山等著名考古遗址,领略长江下游史前文化艺术的魅力。
第一单元:古国文明
考古资料证明,距今6000年前后的中国正处于文化相互作用圈与文明的形成期。人类在迁徙、交往中产生文化间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加速了社会复杂化进程。距今5800年,在长江下游流域的一些聚落群中首次出现了超大面积的中心性聚落,在居民人口数量、结构设施、大型建筑及高规格墓葬等诸多方面,处处体现着权力阶层对大量财富、资源的把持。聚落群之间相互竞争,不断整合扩张,社会步入“古国时代”。5300年前良渚文化最终强势崛起,覆盖长江下游大部分区域,并在浙江余杭规划建造了核心都邑——良渚古城,形成以稻作农业为基础、玉为政治纽带,标识着权力与信仰的独特文明。可以说,长江下游的早期文明进程就是一部从崧泽时代的厚积薄发到良渚文明崛起繁荣的发展史。
本单元将带观众领略崧泽时代的东山村遗址和凌家滩遗址,以及反映良渚文明的良渚古城遗址、反山遗址、福泉山遗址和寺墩遗址。其中,在凌家滩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重达88公斤的石猪,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形体最大和最重的猪形石雕。猪的嘴、鼻孔、眼、耳俱全,并有一对獠牙,形态十分逼真。出土于反山王陵的良渚“三大神器”——“琮王”“钺王”和玉权杖在这一单元得以同框亮相。器物上多组完整的“神人兽面纹”图像令人惊叹,反映出良渚文化微雕技艺之精湛,同时也是良渚社会最高的权力象征。
良渚文化 琮王
第二单元:稻作文明
作为得天独厚的稻作传统起源地之一,长江下游区域的水稻生产及耕作模式在崧泽·良渚文化阶段获得了迅速发展。到了良渚时期,以犁、镰、刀为代表的石制农具被系统性地广泛使用,成规模的水田管理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肉食方面,除了通过捕猎鹿科动物等野生资源补充蛋白质,猪更是作为一种可稳定获取的肉类被广泛饲养。此外,水网密布的自然环境使本地区的先民也十分擅长利用渔网获得水产。可见江南地区“饭稻羹鱼”的传统饮食模式自崧泽良渚时期开始就基本确定了。
本单元从“田连阡陌”和“渔猎蓄养”两个方面展现了崧泽·良渚文化阶段的稻作文明,展示了点种棒、石犁、双孔石镰、五孔石刀、石铲、石耘田器、玉镰、玉耘田器等农具,以及猪形陶尊、狩猎纹陶罐、鹿钺纹陶尊、鱼纹陶盆、豚形灰陶壶等带有动物形象的器物。
第三单元:手工业文明
手工业专门化是早期国家控制社会资源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文明发展的推动性因素。当一部分人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成为专职的手工业者,说明社会分工已经达到新的高度。手工业作为一个独立生产部门,随着规模扩大化、流程精细化、种类专门化,在支撑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上也越发显著。长江下游地区扎根于发达的稻作经济土壤之上,手工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崧泽时代,手工业产品最突出的是陶器和玉石器。到了良渚,在玉石制作、制陶、纺织、漆木、制骨等多领域都取得了空前发展,专业化的生产模式逐渐凸显。同时,以制玉业为代表的部分高端手工业被权贵阶层所垄断。
崧泽文化的典型器物人首陶瓶,整个器物造型奇特,生动古朴,在国内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首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还有上海青浦寺前村遗址出土的双层镂孔花瓣足陶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中少见的精品,说明崧泽先民在追求器物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已经开始了审美与艺术创作。
崧泽文化 人首陶瓶
崧泽文化 双层镂孔花瓣足陶壶
第四单元:玉器文明
玉因稀有而独特的矿物学属性被先民们赋予了特定的观念形态。琢玉从开采到制作的各个环节都消耗着大量的社会生产力,更需要严密有序的社会组织来支撑。崧泽时代,除了提高了材料的辨识能力,玉也从简单装饰用途向着代表身份、等级的玉礼器发展。良渚文明对于玉器的热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他们用玉来划分等级、区别身份、显示权力,创造了琮、璧、钺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玉礼器及其背后的礼仪系统,最终形成了一套不同阶层人群的用玉制度和社会规范。良渚玉礼器雕刻的“神徽”图案,彰显着“神王合一”的统治观念,是维系整个广域国家社会的统一信仰与纽带,反映了极高的社会凝聚力。可以说,长江下游早期文明的最重要特征就是玉器文明,开创性的礼玉制度对后世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单元展出的文物中,出土于凌家滩遗址的玉鹰,为“鹰—猪—太阳”合体的器物,造型独特,内涵丰富。出土于赵陵山遗址的透雕玉人首形饰,是良渚文化玉器的珍品,乃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人鸟兽图案透雕精品。而在福泉山遗址出土的象牙权杖,堪称史前最美的象牙制品,上海博物馆藏有两件,此次展出的为一件真品和一件复制品。这类象牙器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也曾出土相似的器物,但都没有得到有效保存和复原。在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师手中,这件脆弱精美的象牙权杖被首次完整清理出来公开展示,在上海乃至全国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中开创先河。
凌家滩遗址 玉鹰
福泉山遗址 象牙权杖
分众教育活动,引领中华文明探源之旅
为更好地将观众带入这次中华文明探源之旅,上海博物馆将针对不同年龄、身份的观众,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形式多样、展厅内外种类丰富的分众教育活动。
微信导览、智慧导览等多种导览方式,以及成人和儿童两版折页,将为观众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助力观众读懂文物、看懂展览;学术讲座将邀请相关领域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带来高质量、高水平的知识分享;工作坊将采用亲子阅读、展厅探索、遗址考访、科学实验、教师研习等多种形式,突破展厅限制,给观众带来更多深入体验。
“文物党课”系列,以物证史,以史增信
为充分发挥上海市基层党组织生活基地功能,上海博物馆将延续“何以中国”文物考古系列大展首展的传统,以“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为契机,面向社会各领域党组织推出“文物党课”系列,为上海各基层党组织提供组织生活与学习的契机。
上海博物馆党委将通过“文物党课”,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古老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让中华文明在时代发展中彰显强大的生命力,讲好中国的故事,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让中华儿女在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展现强大的文化自信,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三大系列近40种文创,实现“古今对话”
配合“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的开展,上博文创策划有“‘纹’以载道”“藏礼于器”“寻源奇想”三大系列近40种文创产品,以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代表性纹饰和器形为脉络,分别呈现具有精美纹饰的服饰系列、传承精神内涵的休闲生活系列以及用当代美学构建古今对话的线绘涂鸦系列,涉及服饰、文具、饮食和生活实用等多方面。
其中,“藏礼于器”单元聚焦大众生活,试图在闲适日常中展现历史文物的美感与生命力。上博推出具有趣味性的考古系列盲盒,将崧泽、良渚文化中典型的玉琮、玉璧、陶盉等文物藏入盒中,尘封的历史等待再一次显露,让我们在趣味探索之中亲身体验考古工作的惊喜与不易。
考古系列盲盒
良渚文化玉器上经典的神人兽面纹,化身沁甜冰爽的神王雪糕,别具一格的玉饰造型让美味与文明相融交织于味蕾,观众在轻松品尝之余,也能体味良渚文化的古老与神秘。
“神王”雪糕
参观提示:特展期间上博实行全预约制入馆
本次展览将于2023年6月20日免费对公众开放,并持续至10月8日。考虑到展览期间,恰逢参观客流高峰期,为了确保文物安全,并为观众提供良好观展体验,在此期间,上海博物馆将实行全预约制入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