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寿星足纹银饼
上海博物馆藏
中国早期新式银元,手工打制,正面有一寿星像,也称老公银。它的铸造背景是清乾嘉以后南方沿海各省商贾贸易皆乐用外来银元,中国传统的银两因携带计算不便而弊端尽显。道光年间洋商以贸易之名携大量洋银换取中国纹银出境,造成银贵钱贱的窘迫境况。
正面为“足纹银饼 道光年铸”刻文,边有“卍”纹(多在背面),背面宝鼎图样,上有“台湾府铸”。首铸这种银饼的确切时间不见著录。银饼初铸时重七钱二分,等同于当时外国银元重量。一般在寿星像下面有“库平柒弍”四字;成色高于当时的洋元。正背面的戳记,有的为官方凿打,更多为商号经手所錾,以实证其经手或验证成色而凿。留存有多种版式。
这一枚银饼的“库平柒弍”被磨去,上面补凿“六”字,以代表钱重“六钱八分”,应是政府减重后铸造的银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