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绿彩贴塑鱼纹吸杯
唐(618—907年)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展品来自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的邱德拔展厅。这批唐代沉船文物在邱德拔遗产基金的慷慨捐助下购藏,以纪念故去的邱德拔先生。
两件均为敞口,弧腹,折腰,喇叭形高足。外壁贴塑一根长管直通底部,长管中空,并用两系固定,杯内底有一小圆孔与管相通,孔上置一条游动的小鱼。此处小鱼的设计极为巧妙,它的出现,恰好遮挡住了与管相连的小孔,同时增加了美观度和生趣,可谓独具匠心。同船还出水了数件白釉绿彩及绿釉吸杯,杯中除了鱼之外,也见有贴塑龟、鸭的,造型精美,活灵活现。
目前所见最早的吸杯出土例为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银鎏金荷叶形吸杯,此杯口径3.5厘米,高仅1.5厘米,极为小巧,系模仿荷叶形状制成,制作精细,叶片的摆动及叶脉纹路均有表现。唐人诗中就有真正使用荷叶这种天然吸杯的记述,戴叔伦《南野》“茶烹松火红,酒吸荷叶绿”和曹邺《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乘兴挈一壶,折荷以为盏”。唐人也称吸杯为“碧筒杯”。段成式 《酉阳杂俎》载:“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吸之,名为碧筩杯。历下敩之,言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
陶、瓷质吸杯,应为仿金银器造型制作,除黑石号出水一批白釉绿彩及绿釉器之外,其他所见零散。国内,扬州唐城遗址可见几例,如扬州教育学院及扬州三元路工地各出土一件绿釉陶吸杯残件。海外地区,伊拉克萨马拉遗址出土有白釉绿彩吸杯残片,釉面光亮,与黑石号出水品类似。法国集美博物馆收藏有同款绿釉陶吸杯,中间贴塑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