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力量 赋能城市未来——国际博物馆馆长对话

今年是上海博物馆七十华诞。70年来,上海博物馆在引领中国博物馆现代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引擎。为庆祝上海博物馆建馆70周年,加强与国内外博物馆的友好交流,助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建设,2022年12月17日下午,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指导下,上海博物馆主办了“博物馆的力量 赋能城市未来——国际博物馆馆长对话”。


活动议程
开幕式

主持人: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

开幕致辞: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艾玛·纳蒂
开幕致辞: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

上半场 主旨发言

本次“馆长对话”上半场为“主旨发言”,围绕“博物馆的力量 赋能城市未来”的主题,聚焦博物馆与城市的互利共生、博物馆助推城市软实力建设,以及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最新定义等,邀请海内外部分重要文博机构负责人就上述主题展开讨论。

主持人: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

主旨发言嘉宾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
英国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格·费舍尔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
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馆长米哈伊尔·彼奥特罗夫斯基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藤原诚
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
香港艺术馆总馆长莫家咏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马克斯·霍莱因
阿联酋阿布扎比卢浮宫博物馆馆长曼努埃尔·拉巴特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
下半场 对话·交流

对话主题:伴随着城市化建设,千城一面的情况屡见不鲜。一个城市的独特品格是一座城市独特性格、历史积淀和文化特征的反映,博物馆作为城市记忆的承载者和城市发展的见证者,该如何助力城市品格塑造?

主持人: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博物馆理事会理事长段勇

与会嘉宾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李岗
甘肃省博物馆馆长贾建威
山西博物院副院长张慧国
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
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张文平
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
闭幕

闭幕致辞: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


致辞摘要
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艾玛·纳蒂
全世界的博物馆人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通过举办这样的对话活动,让博物馆的力量发挥国际博物馆网络的作用,交流想法,放眼未来,为城市发展做出新的重要贡献。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
国际经验显示,经济硬实力让城市强大,文化软实力让城市伟大,而一座伟大的城市必然有伟大的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生于上海、长于上海,从上海出发,服务长三角,走向全国,拥抱世界,是上海乃至中国博物馆界的翘楚。通过定期举办国际博物馆馆长对话,中外顶级博物馆的馆长和专家交流借鉴博物馆发展的经典案例和成功之道,共同探索博物馆赋能城市未来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联手推动全球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多上海样本、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文博力量。

主旨发言摘要
王旭东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
上海博物馆的70年,故宫博物院近百年。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历程,我们经历了诸多挑战,众多检验,无数艰辛,但我们一代又一代博物馆人初心不改,凭借勇气、智慧与担当,使我们的博物馆从萌芽诞生到逐步发展,从探索追寻到锐意创新,从步履维艰,到阔步前行。历史昭示未来,征程未有穷期,面对未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我们坚信在世界博物馆各位同行的支持帮助下,在博物馆各界同仁的关注与交流中,中国博物馆事业会在未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王春法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博物馆的力量体现在对城市品位的塑造力、对城市发展的引领力、对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力、对城市影响的辐射力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城市蓬勃发展与博物馆兴旺发展相互促进,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博物馆发展离不开城市发展,城市发展同样也需要博物馆的积极参与。聚精神,赋能量,展形象,促发展;博物馆将继续在城市发展中展示不可替代的独特力量。
哈特维格·费舍尔(Hartwig Fischer)
英国大英博物馆馆长
大英博物馆是城市里跳动的心脏,也是它活跃的大脑。大英博物馆积极参与英国国内文化和经济发展建设,搭建国内博物馆伙伴关系网络,在为英国的城镇发展做出切实贡献。同时在国际合作领域,大英博物馆通过参与重要考古遗址的抢救性发掘、举办文化活动,传播多角度理解、研究和展现人类故事的意义。大英博物馆相信,博物馆参与城市建设,走进千家万户,既为自身增添了活力,也将赋能城市的发展,构建更美好的未来。
刘曙光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
今天的中国,更加重视利用软实力资源提升国家的吸引能力,公共外交方兴未艾,城市是公共外交中最活跃的主体单元,博物馆应是公共外交的主力。建设博物馆之城、博物馆之都、博物馆城市,不应该仅仅是着眼于本省本市的建设,而应该有面向国际的愿景。上海博物馆提出的大博物馆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上海,是中国博物馆的重要起源地,也是今天中国博物馆最重要的领航地。为了促进上海市的博物馆城市建设,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我提议:上海市研究制定颁布自己的《博物馆条例》,上海市与国家文物局牵头搞一个与现有“世界考古上海论坛”相匹配的世界博物馆城市论坛或者博物馆城市的展会活动,从而打造中国公共外交的上海样板、上博模式。
米哈伊尔·彼奥特罗夫斯基 (Mikhail Piotrovsky )
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馆长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既是一座包罗万象的世界级博物馆,也始终紧密联系着其所在地——圣彼得堡这座城市的发展。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不仅为圣彼得堡创造可观的经济收入,而且通过建设宫殿广场和艾尔米塔什广场,为圣彼得堡的市民,不管是市中心还是郊区的市民,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精彩文化活动和产品。艾尔米塔什引导市民了解博物馆工作,也有职责为城市的未来培养具有审美水准和通识能力的下一代,我们也努力将乐观的精神带给下一代,计划与上海和其他国家博物馆发展伙伴关系,通过现代科技和传统的方式,继续推进已有的合作并携手开创新的未来。
侯宁彬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
博物馆不仅保存和记录历史,同时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能量。一个城市博物馆的数量与质量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发展水平。博物馆是涵养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也是增进文化和情感认同的纽带,满足老百姓精神生活需求的重要平台。它是保留记忆、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彰显城市魅力的重要支点,更是建设城市活力的重要源泉。
藤原诚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
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全新挑战,东博迎难而上,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在今年150周年馆庆之际,东博举办了国宝展、数字体验展、未来国宝展等多场不同类型的展览,扩大了受众面。为了培养更多喜爱博物馆的年轻观众,东博尝试用当今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开展各类新颖的教育活动,并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和特殊群体观众策划适合他们的项目,持续不断拉近与市民的距离,使东博成为一座有亲和力的博物馆。作为日本传统最悠久的博物馆,传统的博物馆要敢于接受新挑战,东博将带领日本国内的博物馆共同前行。
王小明
上海科技馆馆长
上海科技馆及其分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已形成三馆合一的科学技术博物馆集群,努力构建大科普格局,以提升全国科学素养、构建科技与人文融合的平台为使命,举措包括:以数字技术探索场馆物理空间和虚拟世界的数字孪生和资源再造,激发和融合科学教育全方位创新;探索科普发展的全新理念和未来业态,助力科普资源进行更深度地融合与更广泛地传播;推动科技和社会的深层连接,提升场馆赋能城市发展的公共服务的能级。
莫家咏
香港艺术馆总馆长
2022年也是香港艺术馆成立六十周年。香港艺术馆的发展历程、立馆理念和馆藏体系也折射出香港这座城市融汇东西的独特地域魅力。香港艺术馆于2019年完成翻新开放,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上十分注重艺术馆的环境、展陈与香港城市景观的互动,引导市民走进艺术和历史。在未来,香港艺术馆将过挖掘兼具中西、新旧、本地、国际的藏品的新角度,让艺术联结市民的生活,推动城市文化发展。
马克斯·霍莱因(Max Hollein)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成立150多年,作为一座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的西方博物馆,与纽约城市的发展也息息相关。人类文明进程是多元发展的,如今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正力图突破以往单一的叙事条线,以更多不同的视角来讲述多元文化发展的故事,进而推动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目前,大都会正通过淡化学术研究部门间的划分、进行展厅提升改造、举行各种文化节庆、关注少数族裔、增加线上活动、参与游戏开发以及发展社交媒体等方式,激发更多博物馆的力量,加强与全球观众的联系,构建更多元、包容、和谐的未来。
曼努埃尔·拉巴特(Manuel Rabate)
阿联酋阿布扎比卢浮宫博物馆馆长
阿布扎比卢浮宫博物馆被誉为阿拉伯世界第一座世界性博物馆,今年是建馆五周年。在过去五年里,阿布扎比卢浮宫不仅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国际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还立足于海湾地区,与沙特阿拉伯、阿曼以及阿联酋文博机构合作,也为本地艺术家举办艺术展。同时,阿布扎比卢浮宫博物馆所在地萨迪亚特岛是阿布扎比新兴的文化中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阿布扎比卢浮宫博物馆将与临近的阿布扎比古根海姆、扎耶德国家博物馆、teamLab等文化机构一起,发挥集群效应,为全球游客带去不一样的文化体验,让博物馆成为每个人可以找到快乐的公共文化空间。
许杰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
从1983年上海博物馆第一次赴旧金山举办《六千年的中国艺术展览》,到2010年庆祝上海世博会的《上海城市艺术展》,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之间的展览交流见证了两座姊妹城市的文化交流和发展历史。城市文化生态影响了博物馆的发展,博物馆的发展则助推城市文化、经济、生态的演变。坐落于旧金山市政中心的亚洲艺术博物馆致力于推广宣传亚洲文化艺术,尤其重视本地及全美亚洲移民历史和亚裔艺术家,深度参与构建本地的城市文化景观和经济文化景观,并通过科技和艺术的融合、古代与当代的碰撞,实现对亚洲艺术的创新阐释。“未来即当下”,博物馆的创新永远“进行时”。
褚晓波
上海博物馆馆长
长期以来,上海博物馆锚定建设与上海城市定位相匹配的世界一流博物馆的目标,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做强“码头”、激活“源头”、勇立“潮头”中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奋力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民城市文化会客厅,让世人更好地感知中国风、东方韵。
博物馆要打造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码头”。上博围绕“以物论史”“以史增信”,通过做强“何以中国”“对话世界”“百物看中国”三大系列展览品牌,让中华文明之美深入人心。
博物馆要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源头”。博物馆是构筑城市精神品格、塑造城市历史文脉的核心文化艺术地标。上海博物馆以历史文化资源塑造城市神韵,以城市精神品格筑牢立馆根基,以人民城市理念赋能美好生活,成为中外游客到访上海的“首选目的地”和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
博物馆要勇立文化传承创新的“潮头”。上海博物馆将坚持“卓尔独特、越而胜己”的创新理念,以更高质量展览“充实”艺术殿堂,把东馆落作为创新契机,以更高水平的管理推动数字转型。我们承诺会以更高品质服务增进民生福祉,让文博元素和资源随处可见,润物无声,丰盈市民精神,滋养文化之都。
上海博物馆未来将通过实施“大博物馆计划”构建“3+X”新发展格局,即以人民广场馆、东馆、北馆为核心,待条件成熟时,在海内外设立若干分馆,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博物馆文化品牌。力争到本世纪中叶,着力将上海博物馆打造成为全球艺术的顶级殿堂、国际文博的学术高地、文旅融合的卓越典范、人民城市的重要标识以及文明互鉴的形象大使,真正成为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世界一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