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克柔通过自己的缂丝作品,推动缂丝工艺进入艺术殿堂,与绘画艺术相呼应,甚至超越了绘画。本来缂丝仅仅只是一种织
  • 造工艺,属于匠意范畴。匠意所指引的方向是严谨精准,在精巧细致方向不断精益求精,登峰造极,体现了匠人之追求,风格一般都呈现出规整、精细、匀称等有规矩可遵循,有标准可参考的工艺制作模式。而纯艺术创作则不同。艺术家对于美的追求是第一位的,至于选择创作途径和工具,都是可破亦可立的,随心所欲,推陈出新,甚至于变化多端,重在求新、求变、求美。就缂丝工艺而言,朱克柔将绘画领域里工笔花鸟讲究严谨线条,及没骨画法中在意水墨姿态、显形露真的写生画意融会贯通到缂丝中,放弃了讲究线条走势,主做图案化花鸟的单一缂法,创新出长短戗缂法。在大面积使用它的同时,不讲究纬线密度统一,根据所要表现的花鸟真实的色彩、肌理和神韵进行调整,用的纱线或粗匀饱满、或纤毫难辨,而且在轮廓之处,尽量避免勾勒,力求物象气韵栩栩如生。
  • 从实物效果来看,朱克柔的纱线配色和调色能力甚至超越了绘画艺术。她以十指牵引彩丝,织成水墨画作,运丝如运笔,将缂丝工艺中的自由创作空间发挥到淋漓尽致,才有缂丝如画、栩栩如生的《莲塘乳鸭图》问世。她对于合花线的配色心得,或许受益于西域缂毛混色纱的工艺,但应用于缂丝画作,确是她的独创,毕竟丝线合色更难把控。再与纯粹的水墨绘画艺术相比较,水墨画作能全局把控敷色,更可以层层铺染,而是缂织画作只能依着织造顺序,经纬相错,由下而上,一丝一纬顺序累加,然后经年累月,细致入微地一次织就,不能反复,所以完成作品难度更高于画作。可见朱克柔心有画意,极尽能巧,方能完成如此巨作。
  • 综上所述,朱克柔留给后世缂丝创作者不仅仅是这件卓越非凡的《莲塘乳鸭图》,更是缂丝工艺的巨大创作空间和思路,突破了缂丝工艺和绘画艺术之间的壁垒。《莲塘乳鸭图》不仅具有里程碑意义,更是引领后继者攀登艺术之峰的旗帜。
本期撰稿:于颖
编辑: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