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

该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乡水泉梁村。墓葬由封土、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于2008年6月进行了考古发掘及壁画搬迁保护。展品将经过保护、揭取后的壁画块进行修复,再按照原有的墓葬结构拼接而成,是复原较大型墓葬壁画结构的成功案例。壁画主要分布于甬道、墓顶与墓室。根据墓葬的形制、随葬器物和壁画判断,该墓的年代为北齐后期,墓主人当为镇守朔州的军政长官。

    

繁峙西沿口壁画墓

该墓位于山西繁峙县砂河镇西沿口村,于2009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及壁画的搬迁保护工作。墓室为仿木结构圆形砖墓。壁画内容中有“大中祥符元年八月八日”等字样,因此可以确认该墓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壁画内容主要为墓主人夫妇坐像,及其男、女侍者立像和一些小型戏曲人物形象等,人物形象简洁,用笔果断,是晋北地区少有的有明确纪年的绘画遗存。

繁峙下永兴村壁画墓

该墓位于繁峙县城东集义庄乡下永兴村,于2008年当地进行寺庙修建时发现,随后相关专家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对墓葬壁画进了揭取保护。墓室为仿木结构六角形砖墓。现存的壁画主要为墓室主题壁画的残块。壁画上绘有精美的人物花卉图。三对男子和妇人分别站在每扇门的两边,每个人的衣服发型头饰均有所不同,极具时代生活特性,对研究宋金时期服饰特征和绘画特点有重要价值。

繁峙南关村金代壁画墓

该墓位于繁峙县杏园乡南关村,于2007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及搬迁保护。墓室主体壁画经过修复之后分成六块。描绘了墓主人少时离家谋求仕途,老来还乡隐居故里的理想人生,同时还营造了墓主人仙逝后的虚幻世界。

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

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位于忻州市忻府区兰村乡下社村。2014年对墓中壁画进行了揭取保护。该墓平面呈方形,单室,由封土、墓室、甬道和墓道四部分组成。壁画主要集中在墓道东、西、北三壁,甬道和墓室的壁画基本缺失,总面积约240平方米。201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上,入选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该墓壁画题材丰富,想象过人,叙事清晰,囊括了天、地、人三大主题,包含了人世间的基本生活内容,寓意了对自身和世界的态度与看法,体现了多元素、多风格、多文化的融合态势。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从三国时期的薄葬风俗到唐代厚葬之风再次兴起的重要转变时期,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为研究当时的丧葬风俗和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五台县阳白壁画墓

该墓位于山西忻州市五台县东冶镇阳白村,于2009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及壁画搬迁保护工作。该葬为砖室墓,呈八边形,仿木建筑结构,墓顶圆形砖砌。墓葬壁画表现为仕女图及朝奉图等,线条流畅,描写细腻诙谐,西壁右侧还有“皇庆二年十一月初十”的墨书题记,为该墓葬的建筑年代提供了准确的时间,即公元1313年农历十一月初十。该壁画墓的发现为研究这一时期忻州地区元代丧葬制度、民俗民风及绘画艺术供了第一手资料。

忻州南呼延村壁画墓

该墓位于忻州市忻府区兰村乡南呼延村,于2012年发现后进行了考古发掘及墓葬壁画搬迁保护。
       墓室主体壁画经修复后共分成六块。壁画形式简洁大方,内容朴素典雅,极富文人色彩。北壁及东北、西北三壁均绘有牡丹图样,额枋上分别题:象征财富与才华的“金玉满堂”、寓意幸福和长寿的“福山寿海”。西南壁上填词一首,引元代散曲大家张养浩(1270-1329)的名句“无穷名利无穷苦(恨),有限时光有限身”。壁上还有题记,当中记载了该墓的主人姓孟,其后人于至元五年(1339年)为他建了一所“外宅”。可见该墓同样是一所后人为先祖所建的“吉宅”。西南壁上题元代著名词人元好问(1190-1257)《临江仙》一首。

阳泉东村元墓

该墓位于阳泉市河底镇东村,于2012年被平整土地的村民所发现。随后专家们进行了考古发掘及清理,对墓葬壁画进行了揭取保护。
       墓室平面成八角形,建造年代约在元代中期。主体壁画经过揭取、修复后共有八块,内容丰富,绘制非常精美,场景丰富,场面壮观。不同构图与场景中又动态各异,刻画生动传神,线条流畅,着色丰富,色彩明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与价值。建筑结构和绘画内容、风格与“平定西关村M1壁画墓”相似。

盂县皇后村宋金壁画墓

该墓位于山西盂县城南路家村乡皇后村,2013年发现后进行了考古发掘及墓葬壁画搬迁保护。
       墓室主体壁画经揭取、修复后现存七幅,是较为少见的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墓葬壁画。现存壁画内容丰富,有大量的墨书题记并有“大定八年四月十八日”等字眼。壁画采用了完全写实的风格,用笔精湛,线条朴实,填色柔和,温润淡雅,为该地区发现纪年最早壁画墓。壁画内容和纪年明确的铭文对研究宋金时期的民俗文化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平定西关村M1壁画墓

该该墓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城关镇姜家沟村砖厂,2012年进行了搬迁保护工作。墓室平面呈八角形。墓室主体壁画经修复后共有八块。
       壁画内容较为世俗化,描写了墓主人生前的各种日常生活场景。作品线条流畅,人物形象生动,极具生活气息。据发掘简报中的记录,该墓处在当地富豪墓地集中的区域,所以该墓的主人很可能也是一位富豪。其次,“内宅”中男子髡发长辫的形象表明墓主人可能来自北方草原民族。就壁画的内容而言,该墓同样也是一座地下的“吉宅”。

太原市北齐娄叡墓

该墓在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西南一公里,位于汾河以西,悬瓮山及太汾公路东畔,1979-1981年发掘。该墓葬由封土、墓道、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坐北朝南,斜坡墓道北接甬道。甬道由方形天井分为前后两部分。墓室为平面方形的砖砌单室墓。墓壁全部绘有壁画,现存71幅,约200平米。这些壁画分两大部分:墓道全部,天井的中、下层,甬道、墓室的下栏,共有壁画58幅,大都以大型长卷的形式描绘墓主人生前的显赫生活,内容包括鞍马游骑、军乐仪仗、门卫仪仗、禄爵显赫等;墓门、甬道与天井上栏,墓室顶部和上中栏,共有13幅壁画,描绘墓主人死后飞天的虚幻世界,内容包括祥瑞天象图、龙虎图、青龙白虎、雷公图、十二星辰图、天象图等道教或佛教题材。墓中有“齐故假黄钺右丞相东安娄王墓志之铭”,因而此墓的主人应是一度“总领帝机”的北齐宰相,东安王娄叡。

太原徐显秀墓

徐显秀墓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王家峰村东的“王墓坡”,距今约有1500年的历史。2000-2002年,经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大规模考古发掘后,出土了陶俑、瓷器、金银器等共计530余件。2002年入选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显秀墓分墓道和墓室两部分,墓室壁画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天象图,下层壁画环绘四壁,尤以墓室壁画最为精彩。正面北壁为墓主人徐显秀夫妇宴乐图,西壁为鞍马出行图,东壁为牛车出行图,南壁门洞画面是东西两壁的延伸。彩绘各类人物200余人,马7匹,牛车1辆,神兽8只,各色仪仗、兵器、乐器、生活什物和装饰图案应有尽有。壁画组合为全景式,没有分栏绘画,一气呵成,丝毫没有受建筑分割的影响。同时,壁画内所描绘的各种民族形象和谐地存在于一个整体空间里,生动再现了1450年前的人物社会关系和民俗民风的情况。

汾阳田村后土圣母庙

田村圣母庙(下略称圣母庙)位于汾阳市西北,是众多圣母庙中以壁画著称的一座,其始建年代不详,据殿前《重修田村圣母庙碑记》记载,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重建。
       殿内壁画分布于东、西、北三壁及廊下山墙,总面积约76平米,为连环形式。东壁为圣母出巡、将行未行之时;西壁则描绘圣母巡幸回归、辇车飞驰;北壁是圣母的宫廷生活,其中东次间画宫乐场景、西次间画后宫陈设。壁画线条流畅、色彩浓重,以朱色为主色调,与青山黄马蓝饰件相映,且许多细节处使用沥粉贴金技法,制作高出墙面的明亮细节,为画面增添热烈辉煌的气氛。圣母殿梁架上有一则题记:“庆成王扶方樑功德主卢大富妻李氏谨志”,为我们提示了圣母庙重修时皇室力量的参与,皇室生活的场景亦被置入民间神仙生活的想象。

汾阳东龙观宋金墓(5号墓)

东龙观墓群位于汾孝大道汾阳段的中间。2008年6月至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吕梁市文物旅游局和汾阳市文物旅游局对发现的古墓群进行联合发掘,共发掘宋金墓葬27座,其中砖室墓16座,平面呈八角形和六角形,土洞墓11座,其建筑之精湛,绘画与砖雕之精美为历年汾阳地区考古发掘罕见。
       东龙观古墓群分属两个家族墓地,北边的墓主人姓氏根据出土物推测为周氏或吴氏家族;南边的从出土的明堂、买地券等文字资料来看,墓主人为生活在金代早期的王氏家族。其中,五号王氏墓地保存较为完整,内有一仿木砖雕牌匾,赫然雕刻着“王立之墓”四个大字。墓室北壁为墓主人的全家福坐像,东北壁为茶酒位,两位男士正在置办茶酒,东壁画有隔扇门,东南壁是小猫、小狗在窗下玩耍,非常具有生活气息。
       东龙观墓群的发现和发掘,为深入了解和研究宋金时期山西中部独特的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资料,也为其他地区今后发掘、整理和研究宋金家族墓地提供了标尺。该墓群被山西省评选为“新世纪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洪洞广胜寺/水神庙

广胜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的霍山南麓,创建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建和元年(147年),当时称阿育王塔院,又名俱卢舍寺。唐大历四年(769年),代宗皇帝李豫敕建重修并赐额“大历广胜之寺”,意为“佛法广大于天,名胜于世”,简称为“广胜寺”。广胜寺总体上是由上寺、下寺、水神庙三部分构成,布局错落有致,造型别具一格,更以全国十九座佛真身舍利宝塔之一的飞虹琉璃宝塔、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赵城金藏》和精妙绝伦的元代戏剧壁画等建筑文化遗产而举世闻名。
       殿内壁画完成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南壁东侧是名扬天下的“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图,描绘了散乐班正在登台表演的场面,在道具以及舞台布置等方面也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资料。此外殿内还有十二幅精彩绝伦的壁画。西壁中部的祈雨图与东壁中部的龙王行雨图相互映衬;南壁西侧的太宗千里行径图与西壁左上角的敕建兴唐寺图描绘的是发生在霍山一带的历史故事;北壁的尚宝图、尚食图描绘出明应王的宫廷生活;下棋图、捶丸图、渔民售雨图、杂剧图等等都表现出当时社会的生产与生活。

屯留县康庄工业园区元代M2壁画墓

该墓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康庄工业园区,于2009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及墓葬壁画的搬迁保护工作。该墓为砖室墓, 未见仿木结构,平面大致呈正方形。
       墓室东、南、西、北壁上均绘有两幅壁画, 经过揭取、修复后成为独立的八幅作品。南壁中的壁画分别在门洞两侧,绘牡丹、荷花、黄菊、红梅等不同花卉,寓意“四季平安”。东壁近南壁处绘有一幅侍女图,图中两位女子正在备茶。西壁近南壁处同样也有一幅侍女图,女子身后桌上有罐、碗、杯、盘,可能是在备酒。北壁及靠近北壁的东、西壁中的两幅作品,其内容都是二十四孝故事。该墓室主体壁画内容简洁,用笔流畅,人物生动朴实,没有“夫妇对坐”等描写墓主人形象的画面出现。

芮城永乐宫

永乐宫原址位于三门峡水利工程的淹没区内,1959-1965年间的迁移保护工程将其建筑、壁画、碑碣等迁至芮城县城以北3公里的龙泉村。永乐宫建筑布局和规制以中轴线为主,东西设有分轴线,模仿皇宫设置。中轴线最前方为山门,为明永乐二十年增补(清代重修)。山门之后依次为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座元代建筑,承续宋代营造风格,恢弘大气、简朴精巧。
       三清殿为永乐宫主体建筑,殿内壁画《朝元图》长97米,高4.4米,为永乐宫壁画中最为完整、最为精华的一幅作品。290位道教诸神位列其中,由八主像率领,围绕神龛中央的三清形成庄严肃穆、秩序井然的朝拜仪仗。壁画色彩绚烂、线条精致,勾画出形象高大、衣袂飘飘的诸像,可谓满墙风动,其中造型神态无一雷同,是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作中集大成的一幅作品,在世界美术史上有“东方画廊”之美誉。纯阳殿供奉唐末道学家吕洞宾,殿内有壁画220平方米,共52幅连环画记录吕洞宾一生的神游传记,统称《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画面上下分栏、横向展开,每幅画面旁有文字题记提示故事内容。重阳殿,则供奉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殿内壁画为《王重阳神话传记图》,以49幅连环画的形式展现王重阳一生。壁画图像以青绿山水为主,各种形状的云彩遍见画境各处,虽然其完成已是建宫百余年后元末明初的1368年,但仍是构成永乐宫全真教图像系统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传统画风格和技法的出色实例。

版权所有 山西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联合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