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又称"洋彩",是釉上彩瓷的一个品种,始创于清康熙晚期
(图14
)。粉彩以娴熟的
康熙五彩(图15
)技术为基础,改单线平涂法为"渲染法",同时借鉴珐琅彩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将含有"砷"元素的白色彩料"玻璃白"与进口"洋彩"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粉润柔和的效果,即红彩变粉红、绿彩变粉绿、黄彩变浅黄……(见下方视频

)
与
珐琅彩(17-衍生阅读
)相似,粉彩亦运用油料调色施彩,所绘图案微微凸起,层次分明,极具立体效果。由于比五彩烘烧温度低,炉温一般控制在700℃以上,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以淡雅柔丽为特色,感觉上比五彩柔和,因此又有"软彩"之称。
雍正朝为粉彩装饰的大发展时期,官窑器物呈色的柔丽明亮及彩料的精细多变与日俱增,其造型胎釉、纹饰图案、彩绘技巧都达到了中国瓷史的巅峰。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对比康熙、雍正两朝瓷器总结曰:"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彩色甚浓,釉箔其上,微微凸起也;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深,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
雍正官窑器物,从造型图案角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题材沿袭中国传统图案,以花卉、山水、雀鸟、人物为主,花卉娇艳富贵,雀鸟生趣逼真,山水清逸淡雅,人物文静儒雅;造型以盘、碗类居多,尚有罐、瓶、花觚、笔筒等,品种丰富,纹饰精美,开创性的
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图18
)。这类器物的彩料一般为进口或根据进口彩料配方自炼而成。其胎体轻盈细密,胎骨白润如玉,釉面丝润匀净,色彩柔和清丽,纹样精美典雅,装饰手法变化多样。除白地粉彩之外,雍正朝还
研制出黄地、珊瑚红地、青釉地、胭脂红地、黑地等色地粉彩(图19
),白地清新雅致,色地浓丽华贵,两者风格迥异。
另一类粉彩器受珐琅彩影响,除彩料外,纹样也具有浓郁的
西洋绘画风格(图20
)。这类器物在中式渲染法的基础上,借鉴西洋画中对物体造型、结构、比例的准确表达,利用颜色的深浅和焦点透视表现图案的凹凸立体感,笔触细腻,色阶丰富,以杯、盒、碗类制品居多。
雍正帝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俱高,他在位的13年间,很少出宫巡访,日常起居基本以皇宫为中心展开。为使他的闲暇时间更富情趣,创造出款式多变、完美细腻的文玩器物,已成为他追求的生活享受。
粉彩始于康熙,盛于雍正,其中固然有皇帝个人兴趣的推动,但关键因素还是景德镇陶瓷的生产技术经康熙朝的探索沉淀后逐渐步入巅峰。雍正时期白釉瓷的洁白度已相当高,这为典雅柔丽的雍正粉彩的制作提供了先决条件。
此外,另有一人为雍正粉彩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此人即为雍正、乾隆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协理官
唐英(21-衍生阅读
)。他自雍正六年十月奉差江西,专职瓷务,花费大量时间与陶工们接触交流,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研究传统陶瓷文化,钻研创新陶瓷品种。他在任的二十八年间,秉持尽忠朝廷、鞠躬尽瘁的精神,事事亲历亲为,苦心戮力,与工匠同食同息三年,终于掌握了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从而创造出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真正将清瓷造艺术推至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