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艺术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较少精细的五官和表情描绘,也很少复杂的动态表现,给人以安详从容,端庄温婉的感受。同时,以线条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使静态的形象蕴含微妙的动感和韵律,富于内在的神韵。魏晋时期人物品评之风大盛,追求清逸萧散的“风度”,反映在艺术上亦追求“气韵第一”,隽秀修长,绰约轻盈的女性形象风行一时,其影响深远,直至唐代初年。

唐代围力空前强盛,文化兼容并蓄,艺术品充满华丽高贵、热烈饱满的风格。盛唐以后的女性形象亦流行丰腴秾艳,“肌胜于骨”的绮罗人物,然而在女性的风姿神韵上,则仍表达为娇怯慵懒,态浓意远的娴雅气质。

宋代以来,文化趋向理性内省,礼教之防日甚,雅俗文化分野渐明而又互相影响,艺术品中的女性形象回归娟秀娉婷的风格。明代仕女画十分兴盛,在文人画家和市场的不断磨合中,形成了“腰若束素”、“肩若削成”,体态婀娜,神情楚楚的流行式样。清代总体延续了这一风格,有时甚至更突出地表现为幽静娇弱,风露清愁的病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