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横屏浏览
返回首页
福寿绵长
图1
细节鉴赏
图4
细节鉴赏
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图1,陈列于上海博物馆二楼陶瓷展厅中心橱柜,是清雍正粉彩官窑瓷器中烧造得十分成功的作品之一。此瓶撇口,细颈,长鼓腹下敛,圈足,因形似橄榄而得名。
橄榄瓶为清代流行器形,其造型丰满秀挺,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感,轻巧灵动而又不失稳重,兼具梅瓶、玉壶春(图2之特征于一身,有素身与瓜棱式(图3之分。橄榄瓶始烧于何时尚不明确,但于雍正、乾隆时期最为常见,属陈设用瓷。
此瓶釉色纯白匀净,釉层肥腴莹润,以粉彩蝠桃纹装饰(图4,桃枝遒劲盘亘,枝头硕桃累累,结果八枚,枝梢点缀或粉或白的桃花。树叶阴阳向背,叶片纤细柔和,多转折卷曲,枝干穿插交错,虚实得当,疏密有致。叶片、枝干和圆形桃果看似随意组合,实则匠心独具,点、线、面相互穿插交错,画面构思巧妙,耐人寻味。枝叶间饰两只瑞蝠,展翅翻飞,在绿叶的衬托下,极富生趣,一幅丰收喜庆的场景跃入眼帘。"蝠"是"福"之谐音,而桃则是象征"寿"之图案,合之寓意"福寿双全"。雍正朝万寿节用瓷多绘有如福、葫芦、寿桃、松鹤等含祝寿寓意的题材纹饰(图5,故有推测此瓶是为帝后祝寿之用。
寓意美好、祥瑞的吉祥图案不仅常被运用于宫廷器物装饰,也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民间表达吉祥寓意的形式较为朴实,其中象征"福、禄、寿"之三星高照常以三尊神仙的形象或谐音及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文字等形式来表示(图6。"福"代表多子多孙,诸事称心如意;"禄"象征高官厚禄;"寿"则寓意长命百岁;以上组合成就了平民百姓心目中所追求的终极幸福。而对于天潢贵胄的皇室,当然不存在追求高官厚禄,因此只以"福寿"(图7为题材。此外,另一类"三果"图案亦在清代广为流传,即石榴、佛手、寿桃同时出现在同一器物的画面之中,寓意多子、多福、多寿(图8。雍正朝用蝙蝠代替佛手,配合硕大饱满的桃果,取"福寿"之意,实乃创新之举。凌空飞舞的蝙蝠与静谧绽放的桃枝桃果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其构图更富整体性和情趣性,画面更趋向宫廷绘画的写实风格。
康熙帝在位时间长达61年,雍正帝直至45岁才得以继承皇位,自然希望延年益寿以延长统治国家的时间,而蝠桃纹样(9-衍生阅读以其"福寿双全"的独特寓意,契合了雍正帝对幸福长寿、健康祥宁的诉求,故而深得其亲睐,成为当时乃至乾隆朝工艺品上常见的图案,体现出"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写实寓意风格。
此类粉彩蝠桃纹瓷器大都质地细腻,色彩柔丽,图案精美,以盘类居多(见下方视频),像这件粉彩蝠桃纹瓶则极为稀少,目前仅见此一件。
图2
细节鉴赏
图3
细节鉴赏
图5
细节鉴赏
图6
细节鉴赏
图7
细节鉴赏
图8
细节鉴赏
9
细节鉴赏
图11
细节鉴赏
雍正时期的蝠桃纹(图11瓶,除了粉彩作品之外,还见有青花制品。以上博所藏"景德镇窑青花蝠桃纹橄榄瓶"为例(图12,在造型上与粉彩瓶如出一辙,线条简洁流畅,比例协调,端庄秀美,具有雍容典雅的时代风貌。该瓶青花发色浓重鲜艳。瓶身绘桃树一株,树上结有九枚寿桃及桃花二十朵,空中绘有五只蝙蝠,树下有灵芝,竹子,山石。纹饰描绘精细,构图别致,画意吉祥,暗喻"五福捧寿"(图13,是雍正青花瓷器的代表作品。两者相较,青花图案含蓄隽永,柔媚俊秀,似一幅水墨淡彩;而粉彩图案则更富朝气,更具装饰性和立体感,似一幅浓墨重彩的工笔画,给人以迥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图12
细节鉴赏
图13
细节鉴赏
福寿绵长
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造型丰满、线条流畅,因形似橄榄而得名。此瓶质地细腻,色彩柔丽,图案精美,寓意吉祥,是清雍正粉彩官窑瓷器中烧造得十分成功的作品之一……
阅读详情
艳丽清逸
粉彩,又称"洋彩",是釉上彩瓷的一个品种,始创于清康熙晚期。雍正朝为粉彩装饰的大发展时期,官窑器物呈色的柔丽明亮及彩料的精细多变与日俱增,其造型胎釉、纹饰图案、彩绘技巧都达到了中国瓷史的巅峰……
阅读详情
回归故国
2002年,蝠桃纹橄榄瓶出现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的目录之中,顿时引发了市场的巨大兴趣。香港收藏家张永珍女士最终以4,150万港币的天价竞得此瓶,创下了当时清代瓷器拍卖的最高记录,成为轰动海内的艺术新闻……
阅读详情
桃纹溯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是原产于我国,兼具观赏和实用价值的经济作物,早在先秦时代就屡见于记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被附加以多种文化寓意,也是各种艺术品特别热衷表现的题材。

明桃首双猴献桃玉带钩

明清以来以桃为长寿象征的装饰母题十分流行,而这一吉祥寓意的渊源则可上溯至汉晋时期的神仙传说乃至更为久远的神话或巫觋传统。
元人 双桃图散页
清雍正景德镇窑斗彩蟠桃纹提梁壶
清雍正景德镇窑仿官釉桃式洗

明万历景德镇窑斗彩花果纹碗

《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夸父逐日,死后"化为邓林"。邓林即指桃林,被视作夸父的化身和生命转换的象征。古人又视桃有辟邪的功能,在巫术活动中使用。《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就有使用以桃枝扎成的扫帚"桃列"进行"祓殡"的记录。后世以挂桃符、桃剑、喝桃汤等辟邪的习俗可能就由此衍生而得。
清竹根雕双蝠折枝桃竹水盂
两汉以来神仙方术之学大兴,追求长生成为时代风气,桃也被赋予了养生长寿的寓意。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说:"玉桃,服之长生不死。若不得早服之,临死日服之,其尸毕天地不朽",是明确提出食桃可得长生的文献依据。此外,关于度朔山由蟠桃枝丫构成的"鬼门"前门神荼与、郁雷管理往来万鬼的说法,也来自东汉人对于《战国策》的注释。随着原始道教的发展,后世以桃为"长生"的意向在魏晋时基本趋于定型。如记述老子西游与王母同食碧桃的《尹喜内传》;刘晨、阮肇天台遇仙的《幽明录》;东方朔偷桃的《十洲记》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清王勋浅刻

刘阮入天台竹臂搁

清顾绣东方朔盗桃图轴局部
清顾绣刘阮入天台图镜片
陶瓷上出现桃纹不晚于宋代,上海博物馆就收藏有南宋龙泉青釉桃式洗。元代,随着景德镇窑青花瓷烧制工艺的成熟,不乏有元景德镇窑青花芭蕉瓜竹花果纹大盘,内壁装饰花果纹,包括桃、石榴、荔枝等。明清两代,桃纹成为瓷器装饰的重要题材,且往往和长寿观念相结合,出现了大量具有类似寓意的装饰纹样。

元景德镇窑

青花芭蕉瓜竹花果纹大盘

清乾隆景德镇窑蓝釉描金银桃果纹瓶
明人物纹桃式玉杯

清乾隆景德镇窑

黄地青花桃枝纹盘

清剔彩群仙祝寿图桃形大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