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横屏浏览
白玉衮带鲜卑头
上海博物馆藏
白玉衮带鲜卑头复原线描图
龙首
龙爪
龙鳞
白玉衮带鲜卑头
白玉衮带鲜卑头
白玉衮带鲜卑头拓片
古代制玉工艺的演变

据推测,远古玉器的制作工序有采玉、开眼、解玉、钻孔、打磨、镂刻、抛光等十二个步骤。

采玉,即寻找山地岩脉或裸露在外的玉石而采之。开眼,是利用敲打锤击除掉玉璞外面的氧化层(俗称“玉皮”),使玉材内所含玉质得以完全暴露。解玉,指把开眼后的玉料依制作成品的需要截割下来。钻孔,即在已截割好的玉料上根据需要钻出大小不同的穿孔。打磨,是将已截割好、钻成孔的玉料打磨成型。镂刻,是指在有些玉器成品上雕刻出精美繁缛的纹饰。抛光,则是将玉器表面磨光,达到莹润闪亮、光可鉴人的效果。

商周时期是制玉工具设备的变革期。随着青铜时代的到来,用铜可以打造出各种形状的制作器具,这使制玉设备及工艺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切割、研磨、勾线、碾轧、勾撤等工艺流程也变得容易起来。

商兽面型玉饰
商玉鸟
西周凤龙纹玉饰
战国谷纹玉璜
战国绳纹玉龙
战国绳纹双连玉环
战国古纹玉勒

自春秋末期有了铁器后,制玉工具开始了第三次变革,东周时期玉器制作开始向深浮雕工艺发展,至汉代近800年间,制玉工艺水平发展到了它的辉煌时代。为了突出纹饰、玉工在制作时,勾轧、顶撞均要规矩整齐、线角利落,地纹平整,面纹排列有序。此期玉器纹饰细密,打孔、镂空、活环套接技术成熟,镶嵌、圆雕工艺也有了长足发展。

战国至汉代玉器工艺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与铁质工具的使用密不可分。尤其是用于精工细作的小件工具,它们在形制上和耐磨性上比青铜工具前进了一大步。如琢制纹饰用的掖、撞、勾、撤等小工具,勾面纹用的薄刃口勾砣,打长孔用的细长铤,搜尖角孔用的细金属丝等,这些用铁打造的工具既耐用,又没有脆性。锻铁加碳成钢后硬度增大,能制成细长又硬的钢铤,可用于打长细孔。

汉螭纹玉璏
汉双螭纹韘形玉佩
汉四灵玉胜

隋唐宋元时期制玉工艺仍以铁质工具为主,体型较大的玉雕和图案复杂的玉器增多,体现出制玉工艺仍在不断发展。

元天鹅穿莲纹玉带扣
唐双凤纹玉牌
宋葡萄纹玉嵌饰
明螭纹玉方牌
清玛瑙雕苍松水盂

明清时期的制玉工艺,在古代文献中有详细的记载。清代李澄渊的《玉作图》有琢玉过程全图,展示了捣沙、开玉、扎碢、冲碢、磨碢、掏膛、上花、打钻、透花、打眼、木碢、皮碢等十几道工序,基本上涵盖了琢玉全过程。这套琢玉工艺直至20世纪50年代末仍在使用。

“御府”沿革
文献中关于“御府”的记载
文献 原文记载 沿革说明
唐 杜佑《通典·职官八》 秦汉有御府令丞,掌供御服,而属少府。后汉又掌宦者典官婢作中衣服,魏因之。晋属光禄勋,江东省。 秦汉时期掌皇帝服饰织造与保管的官员名为御府令或御府丞,为少府机构从属官。后汉时期又掌宦者、典官婢,作收御服宝带之事,而魏沿袭秦汉体制。晋时隶属光禄勋,至江东地区后撤销。
《晋书·职官志》 光禄勋,统武贲中郎将、羽林郎将、冗从仆射、羽林左监、五官左右中郎将、东园匠、太官、御府、守宫、黄门、掖庭、清商、华林园、暴室等令。

自渡江唯置一尚方,又省府。

光禄勋,统管武贲中郎将、羽林郎将、冗从仆射、羽林左监、五官左右中郎将、东园匠、太官、御府、守宫、黄门、掖庭、清商、华林园、暴室等令。

渡江以后只设置一名尚方,又撤销御府。

“御府”沿革
时代
执掌
机构名称
上级机构
御用服饰
御府
少府
西汉
御用服饰
御府
少府
东汉
御用服饰,兼管宦官、宫婢等服用
御府
少府
三国魏
御用服饰,兼管宦官、宫婢等服用
御府
少府
西晋
御用服饰,兼管宦官、宫婢等服用,收藏御用珠玉玩好
御府
光禄勋
东晋
撤销、省并
尚方
南朝刘宋高祖
(宋武帝)
相府细作
门下
南朝刘宋世祖
(宋孝武帝)
御用服饰
御府
门下
南朝刘宋后废帝
中署
右尚方
返回首页
美质良工
图组1
图组2
图5
白玉衮带鲜卑头(图组1 是一件颇为引人瞩目的藏品,扁平的器身上透雕一龙纹,长首,长角,弯颈,躯身蟠曲,满饰鳞纹,细尾下卷,四肢(其中一肢断损),各三爪(图组2 。龙躯上钻有二十余处不透之小孔,原应为镶嵌宝石之用。器边框亦有小孔若干,当为供金属丝与衮带缝缀之用。器背面两侧边各有一行铭文(图组3 ,共计四十六字,记载了制作年代、制作机构、器物名称、制作工时、监造官员姓名等,从而为后人研究提供了详尽的信息,在目前所见玉器中极为罕见,故显得尤其宝贵。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上分裂,争战频仍,交通阻塞,西域的玉材来源亦受到限制,导致了玉器制作从两汉的高峰跌落下来,出现了数量少、工艺简单、品种少的低谷现象,可能仅在各个小朝廷中存在玉作机构,制造供皇室使用的玉器。此器采用透雕手法,整个龙形雄浑矫健,作俯首攀爬造型,龙身扭曲成波浪形,细尾分支,卷曲下垂。与一般张牙舞爪的龙纹相比,此种俯首的造型并不多见。龙颈腹部排列整齐的鳞纹,腰部为细格纹,尾、鳍、爪则以长阴线条表现纹理,龙眼内凹,闭嘴扣齿,五官琢刻精细,线条委婉流畅,工艺奇巧精湛,属西晋时期难得的佳作。
从器背的铭文可知,这件鲜卑头“用功七百”,即耗费700个工时制成。东汉永平六年《开通褒斜道石刻》中有“凡用功七十六万六千八百余人”的说法,所谓“功”指一个劳力一天的工作,说明如果由一个工匠制作鲜卑头,需七百天才能得以完成。显然,这是与铭文在同一年完成的记载有抵触的,因为一年只有三百多天。但如果我们把七百工理解为雕刻一件作品的工序,需要多人同时或分工协作,则此问题就能够得以较合理的解释。在古代制玉工具较简陋、落后的情况下,如此镂锼繁复、精雕细琢的器物耗费了七百个人工应该是属于正常范围之内的。(4-衍生阅读:古代制玉工艺的演变
如此费工费时的制作,自非普通工坊可以完成,根据铭文提示,该件是由当时的“御府”监制。唐代杜佑《通典》中记载历代职官沿革,御府是自秦汉时代已经设立的宫廷机构,专门掌管御用服饰,到东汉时又兼管了宦官、宫婢等的服用。曹魏时期沿袭了这一机构设置,到晋代归入“光禄勋”管辖(5-衍生阅读:“御府”沿革 。晋代御府职掌应沿袭前代,但据《晋书·武帝纪》载:“戊辰,下诏大弘俭约,出御府珠玉玩好之物,颁赐王公以下各有差”,表明御府还收藏有御用的珠玉玩好。那么,鲜卑头由其督作正是顺理成章。
图组3
图4
美质良工
白玉衮带鲜卑头是一件颇为引人瞩目的藏品,扁平的器身上透雕一龙纹,长首,长角,弯颈,躯身蟠曲,满饰鳞纹,细尾下卷,四肢(其中一肢断损),各三爪……
阅读详情
衮衮诸公
鲜卑头背面铭文分为两行,右为记录制作日期、工时和监造机构的“庚午,御府造白玉衮带鲜卑头,其年十二月丙辰就,用功七百”……
阅读详情
鲜卑与“鲜卑头”
此器依据背面铭文刻辞定名为“鲜卑头”。这一名称虽然在实物自铭上仅此一见,但却是当时社会对束带用具带扣或带钩的一种流行通称……
阅读详情
古玉新考
这件鲜卑头制作年代曾经多人考证,或认为是南朝刘宋文帝的御用物,或认为是东晋废帝的御用物,主要的根据是铭文中“庚午”所对应的年代……
阅读详情